“责任与创新·多媒体融合时代都市报发展与创新”巅峰对话
如果说1995年是中国都市报的元年,那么2010年就是中国都市报构建立体传播新格局、实现全面多元传播的关键一年。
昨日下午2点30分,作为华西都市报创刊15周年暨首届中国都市报发展高峰论坛的重头戏之一,全国20余家都市报的总编辑和著名专家学者围绕“责任与创新·多媒体融合时代都市报发展与创新”展开了一场巅峰对话。各方认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新媒体的异军崛起,全国都市报要坚守责任创新求变,共同探索转型模式,建立内容合作联盟、打造传媒产业链,实现中国都市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
谈责任:不只是贡献GDP的工厂
“我相信不管是走市场的媒体,还是不以走市场为标榜的媒体,都要承担一个媒体的责任。至于说承担得够不够,承担得好不好这个只能等待读者去说。”谈到媒体的责任,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这样说。昨日论坛上,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责任与创新——成为嘉宾们嘴边最热门的词语。
现代快报总编辑赵磊说,“如果只是赚取利润,那报纸与一个商场、一个工厂
有什么区别?”同样,如果只是解决就业、为GDP做贡献,这是很多企业都能做到的,媒体赚取利润,不是最终的目的,更多的是社会责任,这就是媒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一个主流大报,华西都市报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也全力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华西都市报常务副社长李宇西在论坛上发言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的责任也随之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时代赋予了报纸责任以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要求。衡量报纸的责任,已不再单纯地只从传统意义上的权威性加以考量,而
是站在了另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媒体应该肩负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论创新:构建立体传播新格局
经过15个辉煌的年头之后,中国都市报的下个10年,下个15年怎么走?面对这个问题,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新媒体的异军崛起,嘉宾们给出了答案:报纸的转型是必须,应该讲是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可是,挑战和冲击下,全国都市报的老总们依然是信心和勇气十足。
“我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创新,担着责任不断地创新,走了15年。”大河报副总编辑刘书志说,他们迫切地希望在本次论坛上与都市报同仁们谋划一种突围的方式、方法。“我们都市类报纸和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对恋人,而不是仇人。”燕赵都市报副总编韩自贤说,中国都市报跟互联网基本上是同时诞生的,经过十几年,现在我们应该结婚了,结婚就要生我们的双胞胎,一个孩子是我们的报纸,另一个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的网站。
华西都市报常务副社长李宇西提出,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形势和互联网、手机网络新媒体崛起的挑战中,传统媒体依然蕴藏着巨大的、可供继续挖掘的发展机遇,2010年华西都市报将翻开构建“区域组合城市媒体”新的一页。李宇西认为,如果说1995年是中国都市报的元年,那么2010年就是中国都市报构建立体传播新格局、实现全面多元传播的关键一年!
达共识:全国都市报建合作联盟
“今天的论坛有一种头脑风暴的感觉,我很有启发。”与北京青年报副总编辑史玮一样,参会嘉宾都感觉收获丰硕,尤其是现场签署了《首届中国都市报发展高峰论坛成都宣言》。本次高峰论坛上,全国20余家都市报就坚守传媒社会责任、共同探索都市报转型模式、建立内容合作联盟、打造传媒产业链、恪守职业道德、尊重员工价值达成六点共识。
新闻晨报总编辑毛用雄说,在中国都市报诞生15年之际举办这样一个论坛很有必要,大家相互之间聊家常和酸甜苦辣。搭建的这样交流平台,不仅各媒体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而且签署的《首届中国都市报发展高峰论坛成都宣言》也将对中国都市报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石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