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耍坝子 · 与麦巴村藏胞分享节日的欢乐

(2010-03-11 12:58:48)
标签:

藏胞

坝子

分界线

海拔

麦巴

折多山

分类: 藏地印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耍坝子:麦巴村的藏胞载歌载舞。

 

    2010年2月19日,我们驱车从四川康定出发翻越折多山。折多山(山顶海拔4900米,垭口海拔4298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康定县城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

    折多山还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

    “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由于山高路险、冰雪路滑,翻越折多山的车辆都挂上了防滑链,我们的车也不例外。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折多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翻越折多山不久,途径康定县瓦泽乡地界时在离公路不远处,我们看到了这个热闹的场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4)于是我们开下公路。一打听,原来是康定县瓦泽乡麦巴村全村人在新年“耍坝子”。在逢年过节、风和日丽、野花绽放的日子里,邀约亲朋好友、同乡佳宾,寻一处绿茵茵草坝子,或支起帐篷,或席地而坐,摆上丰盛的食品,喝酒饮茶,载歌载舞,玩牌猜谜……一直玩到夕阳西下。这就是被称为康定藏地的民间习俗——“耍坝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好一派节日气氛——插满五彩经幡的摩托车。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豪爽的康巴汉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7)和善的康巴汉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8)我们的出现给麦巴村藏胞带来了意外和惊喜,他们友好地接受了我们的到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很快我们融入期间,藏胞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食品和饮料,更多的是热情友好和淳朴善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0)不过,对于藏胞的美味佳肴——吃生牦牛肉,我们却无人尝试。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美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2)美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3)美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4)帅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5)帅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6)一村之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7)在耍坝子的同时,村长还在组织村民为活佛募集资金。我捐献了50元。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8)大家自愿将捐献钱款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信封里,并交给村长统一保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9)音乐奏起来,精彩的舞蹈表演开始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姑娘们的舞姿端庄优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1)小伙子们的动作飘逸潇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2)豪放大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3)穿着节日盛装的观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4)调皮可爱孩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5)漂亮的小演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6)儿童舞蹈充满稚气和民族特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7)观众:姑娘是麦巴村人,在成都读书,在这成了我们的翻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8)瞧这一家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9)“给我们照一张,一定要寄回来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0)饰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