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化身石桥

标签:
剑雨佛禅恩怨江湖 |
分类: 翻译杂谈 |
佛陀弟子阿难出家前,在道上见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那少女?于是,阿难说:
我愿化身石桥,
受那五百年风吹,
五百年日晒,
五百年雨淋,
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I'm willing to be incarnated as a stone bridge
To endure wind for five hundred years,
Be exposed to
the sun for five hundred years,
And suffer rain for five hundred years,
Wishing she should finally walk over the bridge.
(本人译)
佛说: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是渡人。渡己相对容易,渡人是会付出生命的。以上禅语贯穿电影《剑雨》始终,既有渡己,也有渡人,更有渡人而渡己。
佛、禅、情、爱、贪欲、背叛、武功、江湖、争斗、恩怨……很有深度的一部电影。
但最震撼到我的是禅语表达的那种对于认定之人和之事的坚定不移,甘愿牺牲,并且无怨无悔。
有些朋友看到我的译文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这样译。译无达诂,各人的理解不同,角度不同,翻译就不同。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句话,一问一答,我便采用了直叙的形式,从I'm willing to开始,而“化身”一词有佛教的寓意,我选用了be incarnated as。比如牛津词典的例句:
The god Vishnu was incarnated on earth as a king.
毗瑟挐神在地上化身为一位国王。
后面经历风雨和日晒确实是受苦受难,我选用了三个与忍受、遭受、曝晒有关的词:endure, expose to和suffer,并采用了动词不定式;此愿不但受苦,对于耐心、爱情的执着也是极大的考验。最后一句我用了finally补强这种感觉,加之虚拟语气的运用,使得历经500年、1000年、1500年的默默等待,再次看到该女子,也只是一种希望。即使该女子“终于”从桥上走过,彼此也没有言语交流,她也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只能默默地看着她,穿桥而过,渐行渐远……
此女子驻留心中,每次想到她,便是500年。放不下时,佛在渡人;放下时,便是渡己。
因为我是石桥,即使看到女子走来,我也无法言语,但如果她是walk over,必然是用“足”与我亲密接触,足慰我多年的苦等。如果英语仅仅强调“过”,用pass over或cross,就无法表达这种感受。
尽管这是一句话,分行读起来效果更好,因此,翻译时我考虑到了诗的押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结尾是bridge,中间三句结尾是years。勉强算是抱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