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翻译改写雅奸 |
分类: 翻译杂谈 |
我在《路金波和他嗡声作响的出版王国》中读到这样一句话:
路金波朗读了第一段翻译,抱怨文字干巴,“翻译,不信没关系,一定要雅”。
我很吃惊,在他眼里,翻译竟然是借作者之名重新写作,这不就是强奸吗?雅奸。强奸作者,欺几乎所有的外国作者不懂中文;强奸读者,欺绝大多数中国读者不懂外文;强奸自己文化传播的使命,强奸自己的职业道德……难怪李继宏出名快,死得也快。
当今中国,翻译出版行业是假冒伪劣最严重的行业,不是之一,文化掮客横行,因为他们可以两头骗,很多人在这个市场上赚差价;翻译家竖走,译不了几本书就称翻译家,甚至“天才翻译家”,有谁天生是翻译家的吗?且不说翻译错误连普通读者都能找出来。
一个对翻译缺少敬畏之心的人,岂能容他靠翻译名利双收!
脚下这片土地,我们在此诞生,也将在此老去,号称文化大国,岂能容它成为一个文掮大国!
出版方推译者,或者打造明星译者,这无可厚非,思路也是对的。多年以前,我就说过出版社应该培养自己的译者,好比唱片公司培养自己的歌星。但靠炒作译者,挣快钱,把译者的译作当成快速消费品一样推销,那是死路一条。图书翻译不适合这个模式。
存心不信,必然有错;存心造假,必然不真。
人不胜天。稼穑需要遵从节气,孕育需要足月分娩。图书翻译的速度是有限的,太快必定偷工减料。你可以欺骗大部分读者,但无法欺骗所有的读者。你可以蒙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译者的作品一上市,总有懂行的人能看出门道。如果译者的翻译质量不过关,势必成也匆匆,败也匆匆。
文字是需要反复打磨的;准确理解外文已属不易,再用中文恰如其分地表达就更是难上加难,文学作品尤其如此;译之理念偏颇,以俄顷名利,易无穷之讥,虽愚者亦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