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延峰
黄延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45
  • 关注人气:2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抛开书名和七步结构去读

(2021-09-28 09:55:52)
标签:

创新

翻译

书名

营销

编辑

分类: 翻译杂谈

我是《深度工作七步法》的译者,看到有些读者读进去了,有些读者如坠五里雾中。对于读者的错位感,我有些着急,想说几句。

说实话,这书介于艺术创作和工商管理之间,因为作者就是教授艺术和工商管理的,但它谈的是创新,不是一般的常规思路。它谈的是理念,不是一般的技巧,特别是编辑将书名定为了“深度工作七步法”,更是让读者莫名其妙。其实,这完全不是什么七步法,因为作者没有排序,建议读者抛弃书名和七步法的结构,读取其中富有启迪的思想。或者读完之后,你重新起一个书名,乐意的话,可以告诉我你的书名和想法。我的手机微信138-5416-8678

有时我想,或许作者及其出版社也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书名,所以,起了个Art Thinking,什么是艺术思维?这就太宽泛了,但我们可以细化一点说,比如画家画画,雕塑家雕塑,在处理细节时,你身在其中,不知全貌,但当你完成之后,退后一步,噢,原来是这样的,此时,你会发现有些地方过了,有些地方不足,等等。其实,这种思维用于工作、创新甚至人生都可以,比如忙中偷闲,静下心来,喝喝茶,思考一下自己近些年来的经历、得失、对错,才能对以后的人生如何走有所悟,而不是追随着潮流,一刻不停地东奔西突,直到人生需要论定的时候,发现自己是麻雀跟着夜猫子飞,眼熬了,却没得食。我觉得绝大部分人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了,反而不如无视旁人眼光的人有所收获。

读者可能不知道,当初作者是想让她的一位已经回到中国的学生翻译,但编辑顶住了压力,最终还是选择了我。我想,她的那位学生可能只是听过她的课,未必有翻译经验,而我当时已经译了30多本书。

翻译这本书时,我是费了不少精力的,因为它是跨界作品,没有类似的书可以参照,它是全新的,思想也是独一无二的,为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意思,我跟作者进行了大量的交流,以至于作者都觉得问题太多了。而且,开始她还不太愿意配合,但看到已经无法改变,而且看到我诚心询问,也就放弃了消极抵抗。尽管每本书都有其需要完善之处,但我自信我的翻译没有问题。

我记得编辑为了如何取名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每次询问都是说在考虑书名,为了有利于促销,最后只好硬拼凑出个书名,靠在了企业工作七步法上。也就是说,功利心太强,受营销的影响太大,没有着眼于挖掘书的内涵,又或许是力所不逮,理解不了作者的论述角度。出版之后,看到书名,我大感失望,但也无能为力。鉴于原来的编辑和领导已经不在原公司,如果有哪家出版社的编辑有兴趣,可以重新梳理,重新命名,再出新版。

或许该书本身就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没有聚焦,没有标准答案式的具体指导,没有核查列表,可让读者核对哪些可以用,哪些已经做到。或者把它比作一次冥想也未尝不可。从我的角度讲,我认为这书是本好书,只是椟和里面的珠不太匹配,读者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阅读。但若遇到懂它的编辑,重新包装,配之以合适的椟,这颗珠必能焕发其应有的色彩。

我的高中同学司先生读了此书之后告诉我说:“我更愿意这书名是‘管理艺术中的艺术思维’。它涉及的管理都不生疏,但其管理模式确实有所不同,作者把这种模式的来龙去脉也讲得挺清楚的。”

希望他的理解能帮助到某些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