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吃惊,也会引你思考

标签:
影子工作无偿自动化 |
分类: 读书之感 |
“影子工作”这一术语出自奥地利哲学家与社会评论家伊万·伊利奇(Ivan Illich)1981年出版的《影子工作》(Shadow Work)一书,他认为,在以工资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下,未付报酬的劳动都是影子工作。而2015年出版的Shadow Work : The Unpaid, Unseen Jobs That Fill Your Day称它描述的是工业经济带给人们的副产品,即无报酬工作。这也是它的中文版取名《无偿:共享经济时代如何重新定义工作?》的原因。
读完《无偿》之后,你会有很多想不到,原来你做了这么多影子工作,竟然乐此不疲,或者尽管有所不情愿,但也是无奈从众;或者这也是影子工作,那也是影子工作,你竟然浑然不知。
比如,寡人正在打算写此文时,恰与一朋友探讨一句英文的翻译,由于意见不统一,他建议我把他的翻译交给编辑,让编辑定夺。我立马想到这就是一种影子工作,本来是你译者的工作,你却要把它们交编辑处理。那好了,一旦遇上不会翻译的,那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出来,后面加一括号,注明:这一句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编辑看哪个好?那样,你的稿子会被毙掉,译者这碗饭你也就别吃了。说实话,我还真碰到过让编辑处理的稿子。我曾经校译过一本书,神奇的是,它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是可以直接拿过来用的,个别句子还加上了问号,表示这句话译者拿不准,看编辑怎么处理吧。接下这个活之后,发现此状,我的头都大了,我只好做影子工作,重新翻译,因为我怕翻译不好,坏了自己的名声,将来读者会说:有校译呢,怎么还这么烂?
那么,影子工作是无偿的,就一定不好吗?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如果不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不知不觉地在做呢?
从影子工作者的角度看,有些影子工作是不利的,比如我前面所说的编辑、校译者被迫从事的影子工作。
有些影子工作是有利的,比如自助餐,对于吃饭者来说,省时省钱省事;在ATM上取钱,或通过网上银行转款,不用取号、排队,立马可以实现。在通讯公司的自助机上打发票也是如此。
有些影子工作既有利也有弊的。比如,你免费使用社交网站,可以结交新朋友,并与老朋友交流,但同时,它让使用者处于“筒仓”的状态,减少了与现实中的人交流,面对面的接触。但你提供的个人信息成为网站赢利的工具,这会让广告商可以进行精准营销,而使用者则会受到骚扰,不得不选择关闭或忽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但有些是互利的,比如自助加油。卖家增加了销售,减少了用工成本,而用户省时又省钱。
有些是互不利的。再比如,航空公司让乘客自己打印标签、自己将行李称重、自己搬到输送带上,这会让乘客抱怨,而且效率降低,排长队。航空公司的这种甩手做法未必省事。
另外,作者对于影子工作的划分有些也未必得到所有人的赞同,比如养育孩子或管理家庭,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付出,因为他们想要得到回报: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家庭的生活无忧和和谐。他们是在投资。
最关键的是,我们是否需要反对机械化或自动化?因为很多影子工作都是由于机械化和自动化造成的。比如软件的升级,影子工作者就是在替软件公司做维护工作。
作者把一种现象端给读者,好吧,这就是影子工作,至于怎么办,大家自己去想吧。对于习惯于或希望一本书有头有尾,有问题有答案的读者来说,未免失望。
或许作者一时难下诊断,或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旨在引起人们的思考,就像电影的结尾没有结局,让你捉摸不透一样,观众自然会按照自己的喜好继续编下去。
这也是一种影子工作。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