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贪心不足蛇吞象 -击败希特勒

(2014-10-07 19:07:06)
标签:

希特勒

二战

两线作战

失败原因

分类: 读书之感

 

贪心不足蛇吞象 <wbr>-击败希特勒为什么独裁者都他妈狗操地一个德性,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你们必须跟着我庄严地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的事业。”

“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的科学认识,而是赋予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向前的歇斯底里。”

“动员民众不能用爱,要用仇恨,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

要知道,这是同一个人说过的话。一个要和平的人,却心怀仇恨,带领着德国人走向了毁灭。兴于仇恨,也因仇恨而亡,这个人就是希特勒。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宣言:“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想了解希特勒的人会阅读他写的《我的奋斗》,想了解二战中德国人的人可以阅读米尔顿•迈耶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以及其他很多有关希特勒的书,但《击败希特勒-关于希特勒为何战败的秘密报告》则从情报人员的角度对德国战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我看完《击败希特勒》这本书后,感觉作者给我的一个最大的解释就是:两线作战搞垮了希特勒。跟一战时德国的遭遇如出一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从战争开始到结束一直受制于与英、法、俄协约国所形成的东西两条战线的困局而不能自拔,并最终在两线作战的泥潭中走向失败。

好比是打麻将赌博,刚开始手顺,但后来不知是自己昏了头,还是对手合起伙来了,不但开始挣的钱输了,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赔了进去。因为你想翻盘,但局面已经失控,于是,你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贪心不足蛇吞象 <wbr>-击败希特勒

同时逮两只兔子

英语中有一句话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ll catch neither,说的是如果你同时追两只兔子的话,那可能一只也抓不到。如果兔子朝着同一方向跑,你的机会还是存在的,但如果两只兔子朝着反方向跑,那么,你是左冲还是右突?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两只兔子毫无战斗力,跑了也就跑了,你还不至于丢掉自己的小命,但现在两只兔子都会拼死抵抗,你左追,右边的兔子会追杀你;你右追,左边的兔子会追杀你。二战中,德国就面临如此的两难境地。

德国想要的是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赤裸裸地主张占领别人的土地。殖民地已经被英、法这些国家瓜分完了,德国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向东欧发展,最需要占领的首先是斯拉夫民族的地方,如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成为强大的德意志巨人,最终的野心是带领德国主宰世界。因此,初期,希特勒主要是向东进展,1938312日,入侵奥地利,101日进驻苏台德地区,1939316日侵占捷克斯洛伐克,91日闪击波兰,而打俄罗斯已是蓄谋已久,但斯大林以为可以祸水西引,19398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暂时满足了斯大林的幻想,也让德国在对付英、法时,苏联不会从背后攻击它。

但德国两个“可恨的敌国”英国和法国不会答应,他们的卧榻之旁岂容德国酣睡。就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后10天,193993日,英国对德宣战。到19404月,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5月,德国在西线对荷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发动闪电战。尤其是法国,必须首先对其开刀,才能洗刷一战时德国被法国打败的羞辱。

战争初期的节节胜利,呼风唤雨,那是因为希特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德军的执行力极强,一旦做出决定,行动冷酷而果敢,但是,希特勒的帝国终究没能逃过竭力想避免的两线作战的宿命。

“影响德国战略的最重要因素如下:

a)未认识到英国参战的长期后果,进攻苏联前未能击败英国;

b)误认为可以在短期内解决苏联问题,致使陷入两线作战。”

(《击败希特勒》第70页)

 

作战如围棋

行军打仗好比下围棋,必须运用战术克敌制胜。围棋的战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进攻和防守。“断”“打”“提”是3种最基本的进攻手段,“长”和“接”是最基本的防守手段。

希特勒的作战也象下围棋,为了得到B,首先要占领A,而要保住B,还要消灭C,而要消灭C,还要打败D,于是战线越“围”越长。

在西线,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先稳住英国,吃掉法国,这样英国发动反攻时就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基地,进而在空袭和封锁之下孤悬海外,陷入绝境,而德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敌人一个个解决掉。”(《击败希特勒》第45页)前提是在1940年内征服英国。

在东线,看到苏联的触觉伸到了波罗地海和巴尔干地区,恐失去罗马尼亚境内的油田,从而导致西线失败,于是,决定进攻苏联。前提是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快速击溃苏俄,在1941年内迫使苏俄求和,那么,西线就易于取胜。“而希特勒本人也被战役初期的节节胜利冲昏了头脑,置道路条件和地形于不顾。雪上加霜的是,德国情报系统对苏联军事力量和战争资源的评估出现了重大失误。”(《击败希特勒》第58页)

而要进攻苏联,德国需要日本在亚洲加入对英联邦的作战,牵制英美,但要避免美国参战。只是日本也同样面临着(南北)两线作战的抉择。由于害怕美国在背后的攻击,于是对珍珠港发动了突袭。结果,德国捅了苏联的马蜂窝之后,日本又捅了美国的马蜂窝,导致德国、日本会师西伯利亚铁路的梦想破灭。

 贪心不足蛇吞象 <wbr>-击败希特勒

兵法与正义

《孙子·作战篇》云: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为什么孙子会提倡速胜?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国比较多,你在打别人的同时,其他人就要插足了,速胜可以避免两线作战、三面受敌。

我能想到的采用避免两线作战的策略并且取得成功的案例只有诸葛亮。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不仅解除了蜀汉的南顾之忧,稳定了后方,而且从南方调拨了不少人力物力,充实了蜀汉的财政力量,诸葛亮一面积蓄财富,一面训练人马,一心一意准备大举北伐。

而说到希特勒,说千道万,他“失败的结局从开始就已注定”。(《击败希特勒》第64页)

首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正义的战争是注定要失败的,不管是否是持久战,这是所有侵略战争的最终结局。

其次,是两线作战。其实,哪里是两线作战,简直是腹背受敌,多线作战。英国不是孟获,“希特勒的计划在执行中偏离了轨迹,到1942年秋,他正身处自己一直试图避免的境地。此刻,德国面对的是列强们结成的庞大联盟……德国经济和希特勒的策略无法应对如此局面。”(《击败希特勒》第63页)

总之,贪心不足蛇吞象,自作孽,不可活。即使不是两线作战,也必定灭亡,只不过灭亡的时间会被拉长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社会企业家
后一篇:竞争心理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