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瞎了吗?

标签:
心理学有意视而不见赫弗南文化玛格丽特 |
分类: 翻译杂谈 |
最近,我翻译的《盲目心理学》即将面市。
为什么人的行为如此不理性?为什么人们会做明知是错的事情?
一本解密荒诞行为的通俗心理学,让所有人的内心都对你隐身可见!
你一定发现过:热恋中的人看不到对方的缺点;有些人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讨厌和自己不同的人;那么多人相信世界末日的谬论;偏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有些人总喜欢自欺欺人;宁愿听从错误命令也不愿自己思考;即便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会说出来……
《盲目心理学》将心理学与社会学、脑神经科学相结合,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和数十种心理学实验证明了人是一种非常荒谬的生物:为了自己大脑的舒适感,很多人会盲目接受风险,直到灾难性的后果来临才后悔不迭。人性盲点造就了这个“荒谬”的世界,来测试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多荒谬吧!
作者Margaret提供给译者的照片
玛格丽特·赫夫曼,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家,超级畅销书作家,波士顿大学客座教授,TED演讲嘉宾。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任BBC电视台制片人,只做过多部广受欢迎的纪录片,后层担任五家公司的CEO。她长期专注于研究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荒诞行为,并出版《赤裸真相》《女人至上》等书,均等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In her latest book, Heffernan argues that the biggest threats and dangers we face are the ones we don't see not because they're secret or invisible, but because we're willfully blind. She examines the phenomenon and traces its imprint in our private and working lives, and within organizations, and asks: What makes us prefer ignorance? What are we so afraid of? Why do some people see more than others? And how can we change? Examining examples of willful blindness in the Catholic Church, the SEC, Nazi Germany, Bernard Madoff's investors, BP's safety record, the military in Afghanistan and the dog-eat-dog world of subprime mortgage lenders, the book demonstrates how failing to see our admit to ourselves or our colleagues the issues and problems in plain sight can ruin private lives and bring down corporations. The book explores how willful blindness develops and then goes on to outline some of the mechanisms,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that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can use to combat it. In its wide use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examples from history, the book has been compared to work by Malcolm Gladwell and Nicholas Taleb.
玛格丽特•赫弗南认为,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和危险是我们看不到的威胁和危险,我们看不到不是因为它们隐藏了起来,或者是无形的,而是因为我们有意视而不见。
她观察到这一现象,并且在我们个人生活和工作以及政府和企业之中追根溯源,提出一系列问题:是什么导致我们更喜欢难得糊涂?我们害怕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能比别人看到得更多?我们如何改变?
本书研究了天主教、证券交易委员会、德国纳粹、伯纳德•曼多夫的投资者、英国石油公司的安全记录、驻扎阿富汗的军队、损人利已的次贷市场中的有意视而不见的案例,证实了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能够毁坏个人的生活,搞垮公司,但我们自己不承认,或向同事不承认。
本书探讨了有意视而不见是如何形成的,之后又概述了一些机构和个人可以用来与之对抗的途径、结构和策略。鉴于其对历史案例和心理学研究的广泛应用,本书堪比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和尼可拉斯•塔雷伯(Nicholas Taleb)的著作。
引言// 1
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我们会屈服,不管面对的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无法注意和获知所有的事情,因为我们大脑的认知能力有限,仅仅这一点就让我们不能了解一切。
第1章 我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001
凭借着本能,我们聚居在志趣相投之人组成的社区里,减少与不同的人、不同的价值观和经验的接触。我们慢慢地但确定无疑地将目光锁定在自己已知的事物上,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一切。我们可能比从前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我们狭隘的偏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第2章 爱情让人盲目// 019
我们不是因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才爱他们,而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才爱他们,或者需要他们成为我们认为的那种人而爱他们。
第3章 你的思考不会违背你的信念//043
任何威胁到自我感觉的事情或人都会让我们痛苦,这种痛苦的感觉就像饥饿和口渴一样危险和令人不快。对我们大思维的挑战感觉就像是在威胁我们的生命。
第4章 你无法控制大脑,是大脑在控制你//065
对于人类大脑来说,注意力是一个零和博弈:如果我们对某个地方、物体或事情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必须减少对其他方面的关注。
第5章 每个人都知道有问题,但就是没人说//081
不管你的头是埋在沙里,还是只贴在地面,“钻头不顾腚”根本无助于保护你自己。你不可能解决一个你拒绝承认的问题。如果问题不存在,你怎么可能对它负责任呢?
第6章 服从命令最容易,也最危险//105
服从是一种捷径,因为我们相信他人的想法水平比我们的要高。这样做既容易又简单,特别是当我们感到疲乏、心烦意乱或者不想惹是生非时,我们更易于选择服从。
第7章 所有人都听话,这个组织就完了//123
知道了群体的决定似乎减轻了自愿受试者的心理负担,当他们知道别人怎么想的以后,自己就不怎么思考了。一个好伙伴也会因为感觉别人正确而停止思考。
第8章 袖手旁观,早晚有天轮到你//149
有时分摊责任只不过是推卸责任的花哨的托词。我们会从那些地位比我们高的人那里得到暗示,在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更是如此,如果那些地位比我们高的人都什么也不做,那我们应该干什么呢?
第9章 眼不见,就能心不烦吗?//165
我们看不到离我们很远的事情,看不到和我们的经验相去甚远的事情,看不到我们关心的事情,或者看不到只是因为太复杂以至于不能被集中起来的事情。
第10章 金钱,让你忽视道德标准//185
根据经验,我们确实知道金钱这一动机似乎挤掉了更多的社会动机。因为只要金钱一出现就会引发一次市场定价取向,人变成了商品,而每一件商品都有价格。
第11章 真相,只有少数人能看到//203
虽然很多人必须要等着看到他们的预言被证实,并且看到因为自己的深谋远虑、勇气和不屈不挠赢得了尊重,但他们还是全都发现知道真相比不知道真相让他们更有力量。
第12章 做一个掌握真相的“少数派”//231
如果视而不见的症状之一就是感到舒服,那么批判性思考的标识之一也许就是不爽。这就是一致同意的决定在本质上是可疑的原因所在。
致谢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