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译几句《国富论》

(2011-07-22 09:11:26)
标签:

国富论

翻译

外文原著

学外语

翻译质量

分类: 翻译杂谈
  最近,因为翻译一本书,需要研究一点《国富论》,在网上搜索到了有人对中国的《国富论》译本发表的看法。我没有时间一一琢磨,我只想对其中的一句话的翻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因为我正要翻译这句话所在的那段《国富论》。其他的也不怎的。

  1. ...it is even a trade by itself to put them into the paper,...
    其实,这句话是这样的:to put them into the paper by itself is even a trade,意思是:甚至是单单把这些大头针放到包装纸中就是一种技艺。
  put them into paper不是“将它们刺入纸中”
  trade可译成“手艺、技艺”
  paper可译成“包装纸”,或“纸包、包装袋”
  by itself肯定不是“大头针自己...”,因为it和them在人称上不匹配,而且若是“自己来做”,前面会有动词,如:A self-sufficient settlement is analogous to a pin worker who must cut, bend, attach, and deliver by himself. 因此,by itself在这里一定是别的意思,其实,by itself是“单独地、独立地、孤零零地”的意思。

    2. 有QQ友说杨敬年的本子不错,但正好我有句话要翻译,我对照了一下杨的本子:
  like an overgrown standing army, they have become formidable to the government, and upon many occasions intimidate the legislature.
  杨译为:使他们像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那样,不但可以威胁政府,而且在许多场合可以威胁立法机关。
  我的翻译是:...象是一支过度成长的现役军队...令政府恐惧,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威胁立法机关。
    差异在于:
  一是对overgrown的理解,庞大不一定可怕,但超过正常程度的成长才可怕,因为前面是这样的:This monopoly has so much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ome particular tribes of them that,意思是:这种垄
断权已经大大增加了某些种类的制造业者的人数,可见,侧重于表示人数过于多,而不仅仅表示其庞大。
    二是令政府恐惧和威胁政府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前者是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感到了害怕,后者是从军队角度看,有主动威胁政府的意思;
  三是“许多场合”和“许多情况”不是一样的意思。前者实,后者虚。至少从语感上感觉不同。

  至此,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准确理解外文原意,还是读外文原版,更不用说那些革命性的外文书,不知是不是经历删改过的,中国人聪明,什么东西都能弄出假冒伪劣的来。另外,译者没有生活,没有做工的体验,很多东西是做不到细腻的。
  看到备受推崇的人都翻译成这样,我恨不能重新翻译一次《国富论》,只是没有人出钱。
  
  因此,我的口号是:
  学好外文,读原著。

  学学人家王利芬。一个女博士,长成这样,已经是稀缺资源了,还能读英文原著,还能主持节目,还能创业,上哪里找去?
  
王利芬 优米网创始人

我读了一本原著《国富论》,其感觉真是太美好了,各位同胞,如果有空一定读原著,这个美妙真的不可言传,就象看多了印刷品一下子看到了原作一样。世界上的好书被时间的打磨还发光的书真的不是特别多。这个亚当.斯密老爷爷把几百年的事都说着了,说得那么通俗,那么有人性。体会到这种穿越时空的智慧时太好了,以前自已真是华而不实,那么多时间都没读真正的好书,悔!好在迷途知返,我还能活一阵子,还有时间。



  以下是引用Dysph's Blog的原文,网址http://www.dysph.net/blog/notes/817.html。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
  国富论目前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
  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
  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
  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 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
  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 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
  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 译,图文删节版。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 编译,删减版。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
  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 译。明显是拼凑版。
  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 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
  这里粗略地比较一下各版本的差异:
  1、其实,对正文第一句的处理,就已经显出差异。
  原文是:“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kill,dexterity,and judgment with which it is anywhere directed,or applied,seem to have b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下面哪句翻译你最能够读懂: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唐日松版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进步,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的运用中体现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练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万卷公司版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良,以及在任何处指导劳动或应用劳动时所用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都是分工的结果。”王亚南版
  “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胡长明版
  2、王亚南版本叙述制针业者的:“计抽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但要钻鼻,已须有二三种不同的工作。搓之使利,擦之使白,乃至以针刺于纸上的工作,都成了一种职业。”
  胡长明版:“第一个工人抽丝,第二个拉直,第三个切断,第四个削尖,第五个将顶端磨光以便安装针头。制作针头也会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针头,以及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包装也是专项操作。”
  最后一句的处理,原文是:…it is even a trade by itself to put them into the paper,…
  将针刺于纸上,似乎是很早以前的包装方法,一般人不容易理解。胡版稍微改变了原意。
  3、从目录上也可以看出差异。前两个版本第一编的标题,均是“各阶级人民”的说法,而现时更倾向于用“阶层”。
  4、第一编中关于地租的一章,最能看出译本的专业程度。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王亚南译本作“论常生地租的生产物与不常生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之变动”。
  胡长明的版本:
  “第一节 论能够持续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不能固定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两类不同生产物价值比例的变化 ”。
  孰优孰劣,大家自行比较。
  5、第二编标题,多数版本译作“论资财的性质、蓄积和用途”,谢祖钧译作“资产”,似乎都不如“财富”更准确,“论财富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6、第二编第二章:
  王亚南版“视货币为社会总资财之一支而论述之,并论国民资本之维持费”;
  杨敬年“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都是从英文直译,还是绕。
  胡长明“论作为社会总财富的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7、第二编第四章,商务馆叫“论借放利息的资财”,杨敬年称“贷出取息的资财”,似乎都不如胡长明的“论资本的贷出取息”妥帖。资本和资财、财富的含义,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8、第四编谈到政治经济学的两个派系: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谢祖钧版本的叫法是“商业体系”和“农业体系”,不知所云。
  9、第四编第三章标题:
  陈星“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的特殊限制”;
  谢祖钧“对那些其贸易差额不利于我国的各种货物所实行的进口特殊限制”;
  唐日松“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万卷公司“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的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实施特殊限制”;
  胡长明“论对于贸易逆差国货物输入的异常限制 ”。
  10、第四编第九章,多数版本“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大段陈述,都不如胡长明简洁的“论重农主义主张的财富来源”来得利落。
  11、第五编多数译本都叫“论君主和国家的收入”,谢祖钧独独说“君主和英联邦的收入”,似乎也不合原著含义。


  类似博文:

    轮奸之后的处女

    再吹毛求疵一段《人口原理》

    李尔王:滚开我的眼前

    读《经济学原理》也要有棒球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