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街头日记》让我感动

(2010-08-08 21:50:18)
标签:

教师

安妮日记

英雄

成材

教育

分类: 若有所思
  周六,在网上看了电影《街头日记》(Freedom writers),开始觉得美国这个乱啊,不禁担心起儿子来。可越往后看,我越感动,胸腔有一股气体往上顶着眼泪一阵阵地涌动,一个老师,一个新老师,怀着对教师的憧憬,走上讲台,面对的却是一群冷漠的、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吸毒、帮派、打架、杀人、种族歧视、痛恨白人………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爱国、责任、奉献的说词,只是觉得要改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暴力和枪支只能是灾难,不能带来和平,让学生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自己死后很快就会被人遗忘,活得毫无价值。
  我想起了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只是苏联教师不是跟学生斗,而是跟家长斗。
  我觉得《街头日记》对中国的教师和教育体制是一种启迪?一种讽刺?还是一种悲哀?
  我们的教师大都缺乏爱心,应付工作……
  我们的教育只会应付高考,教书而不注重育人……

  这个女教师是Erin Gruwell(艾琳·格鲁威),片中学生称她Ms. G。

《街头日记》让我感动
  艾琳与学生的故事让片中饰演她的演员希拉里·斯旺克(上图)很感动,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要把这个故事传播到更广的角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孩子们学会了用笔来代替枪与暴力,记下生活中的一切则有助于他们反思自己的过去。艾琳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与世界。我希望世界上人人都能有各种温和的方式去沟通,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斯旺克如是说。

《街头日记》让我感动
  23岁的活力女孩艾琳·格鲁威尔(希拉里·斯旺克)刚刚从大学毕业,自小立志成为教师的艾琳算是如愿以偿,她即将到威尔逊高中担任教师。然而,一向乐观的艾琳也开始为自己的教师生涯担心起来,因为,威尔逊高中的学生脏乱差是出了名的,而她即将接手的班级更是差中之差。
  203教室这里聚集着各式各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是帮派小混混,有的是瘾君子,非裔、拉丁裔、亚裔等各个种族的青年混杂在这里,同学之间互相仇恨。虽然他们肤色不同性格不合,但有一点倒是共通的,那就是都把这义务教育当成混日子,来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早日脱离学校。
  初为人师的艾琳接手这个班级,刚开始试图用自己的活力带动这群自我放逐的孩子,但是学生并不理会这个菜鸟老师,他们继续打架逃课。有一天,班上一名拉丁裔女孩伊娃亲眼目睹男朋友被黑道杀掉的惨况,这一事件不仅让伊娃自己精神受到极大冲击,班上的同学也从伊娃与她死去男友的身上看到自身的未来,纷纷陷入绝望的境地。这时候艾琳给班上的同学买了《安妮日记》,小女孩安妮在二战期间与家人为逃避纳粹,被迫躲在密室所写的日记引起学生的共鸣。艾琳建议班上学生每人每天开始写日记,将自己无处说的事情自己心中的苦闷全写日记上,能看的只有艾琳,而艾琳不会给他们打分,只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与他们交流。从这开始,学生们开始找到了倾诉的途径,以手中笔代替暴力,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渐渐走出阴霾,看到生活的阳光,学生开始喜欢阅读,开始思考,开始认识纳粹,开始认识二战中的大屠杀,开始了解犹太人的苦难,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扔掉了手枪,抛弃了毒品,开始专 心上课……而艾琳也成了他们心目中的G.T.E-GREAT TEACHER ERIN
  于是,她灵机一动,想到要把二战期间帮助安妮·弗兰克一家并发现、协助出版《安妮日记》的梅普·吉斯(Miep Gies)请到学校,于是我听到了以下的对话:

《街头日记》让我感动
  学生Marcus:  I've never had a hero before.  But you are my hero.
       梅普·吉斯: Oh, no. No, no, young man, no. I'm not a hero. No. I did what I had to do, because 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 That is all.
  You hnow, we are all ordinary people. But even an ordinary secretary or a housewife or a teenager can, withing their own small ways, turn on a small light in a dark room.
  Ja?
  I have read your letters and your teacher has been telling me amny things about your experiences. Your are the heroes. You are heroes every day.
  Your faces are engraved in my heart.

  后来,203班的学生将自己的日记出处成书-The Freedom Writer Diary,于1999年出版。
  艾琳·格鲁威让她的学生证明了他们的存在。
  And even if nobody else read it, the book would be something to leave behing that said we are here. This is what happened, we mattered.

  艾琳只要想做说要去做,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但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求千篇一律,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有个性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支持,任何有个性的人不会得到赞赏,即使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是中国和美国的最大区别。

  该电影
  From the diaries of the students of Room 203
  By Woodrow Wilsom H. 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