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企的国有股转让已是蓄势待发,深圳国企的改革口号是“靓女先嫁”,而山东的思路为“是女都要嫁”,步子比深圳还要大。今年初,山东省经贸委105号文件提出加快上市公司向外资转股权的步伐,并确定了20家上市公司作为重点对象向外商推介。3月初,山东省政府在赴港经贸洽谈会上也宣布,允许外资部分或全部受让有关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股权。
近日,记者采访了某地的上市公司、国资局和体改办,所了解的情况让记者想到了中国的一句老话,那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人问津。有些上市公司连一个电话询问都没有,更别说客户上门了。而有些上市公司却国内外客商不断来访,而且都是大型公司。已经让企业和当地政府感到可能会对企业的稳定带来影响而三缄其口。其次,当地政府表示,对大家都看好的企业他们并不想转让,而他们想转让的企业恰恰无人问津。
之所以产生如此现象,原因有三:一是跨国公司,抑或国内大型企业,也是逐利而居。他们并不是对所有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权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传统行业和夕阳产业,产品没有竞争力,利润不厚,职工负担严重,管理难度大,外资不愿涉足。外资看中的是成长型的、创利潜力大的公司。二是上市公司还是按行政区划隶属管理,尽管国有股股权的转让要经国家财政部批准,但管理权限毕竟在当地政府手中,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怎能不考虑本地的利益呢?作为代表国有股股权的当地国资局自然希望转让掉那些较为困难的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股权,对发展稳定、潜力巨大的企业是不会轻意拱手相让的。因此,才出现了想卖的企业没人娶,不想卖的企业却被拉郎配。三是有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本身所占比例并不高,有的只有25%左右,而且企业的发展稳定。也难怪当地政府表示不愿出售这些企业的国有股权。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有些被列为国有股权转让名单的企业还是具有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民族产业,比如医药行业,这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要转让,势必面临无形资产转让给谁合适?是外国资本,还是民营企业?如何保护民族的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有老总说,要是卖,我们尽可能地卖给民营企业。但即使是卖给民营企业,又如何才能保证民营企业不再把国之魄宝转手倒卖呢?要知道宣纸的技术就是一个华侨出卖给外国人的。或许有人说,现在没有什么民族的不民族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还要强调民族的显得太狭隘了。民族的要走向世界是对的,但不强调民族性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些东西是民族的就是民族的,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的,或不应该成为世界的。不信的话,你去要求比尔"盖茨将微软的核心技术无偿贡献给世界,肯定讲不通。外国人都不干,我们为什么要干?老总补充道,在转让时,我可以事先讲明转让不包括无形资产。但是,资本说话,恐怕这种保护也是软弱无力的。将无形资产归于个人又怎么样呢?谁能卖得起。老总强调说,他们的企业具有不可迁移性,别人搬不走。记者不禁想,外资是冲着你的什么来的?无形的东西最容易被搬走,宣纸、唐三彩和中药技术不是都在日本发扬光大了吗?说到底,这样的企业,国有股权不仅不能退出,反而应该追加。
国有企业的国有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瓶颈。不但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照样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根本原因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股的管理模式如何才能科学。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不科学,企业不象企业,机关不象机关,再好的管理模式也不治病。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委托代理模式,而不是授权经营模式。二是国有股不只是一股独大,实在是一股特大。因为一股独大在股份公司和民营企业中照常存在,为什么就能相安无事呢?国有企业只所以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症结就在于国有股一股特大。即使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也只能是多了个陪衬。
许多问题并不随国有股一转了之。只要不是国有股一股特大,企业还能稳定发展,就应该允许国有股权该退则退,当进则进。岂能一刀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