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若有所思 |
社会上流行这样一个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曾经有一个相当级别的、任职在非政府、非人大、非政协、非人武的一把手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总结的为官之道是:首先自己要行,还要有人说你行,而说你行的人也要行。自己行只是前提,看一个干部为什么升迁要倒着看,那是有行的人说他行。这不过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现代版。现在很多人开始怀疑达尔文的进化论,我想也有道理,你看都几千年了,中国人还是官本位,进化啥了?
人和环境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体人的,这在管理上、教育上都有实验可证。
为了研究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菲利浦·津巴多于1970s设计了一个模拟监狱的实验,实验地点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了24名大学生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各项人格测验中均属正常。实验者随机给学生分配了角色,一部分指派为“看守”,另一部分指派为“犯人”,并制定了一些监狱规则。犯人们没有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双方都越来越专业化。令人诧异的是,在整个实验中,甚至在受虐待的日子里,没有一个犯人站起来说:这只是一个实验而已。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人格正常、未经新角色训练的人,也会表现出与自己扮演的角色相一致的极端行为。用津巴多的话来说,他们在“现实和错觉之间产生了混淆,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也产生了混淆”。
另一个案例是1960s年代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的一个著名实验。说的是告诉三位老师他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他们,特别挑选了三个班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高的学生让他们教。结果一年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而三位老师也认为是自己教得好。而事实上,不论是三位老师,还是三个班的学生都是随机抽选出来的。
可见,不同角色赋予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不同,人们对他的期待也不同,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我觉得,它不仅仅影响被赋予角色的人,还会影响别人对他所赋予的角色的认识。当一个被提拨到领导岗位上后,他会表现出官味,而别人也会说,那是人家有本事。当角色宣布后,就没有人说起他是如何被赋予这个角色的了。这时,“犯人”就会把他当成“看守”。
我认为博客的点击率也存在这个规律。我了解了一下,博客手有四类,一类靠名气,原来就是名人,并影响到人对他的点击。二类靠实力,文章见解独到,或分析精辟,或一家之言,时间长了会得到一部分人的关注。三类靠运气,四类听天由命。
有名气就会有人追逐,提高点击率,进而影响后来的人的点击。但最好是有内容,如果内容不过硬,那你就要有点运气,如果运气不好,只能听天由命了。
oh,my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