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国际分析一
(2011-07-19 08:24:14)
标签:
杂谈 |
目前中材国际主要是EP-EPC模式集中在水泥项目建设领域中,这和中工国际有一个明显的对比,中工国际各种工程都有。那么这两个公司还有什么区别呢:中材国际有自己的设备生产能力,为项目主提供水泥用设备;而中工国际就不可能有自己的设备生产,它主要是采购国内的各种设备,所以中工国际很像一个出口贸易商——卖设备。
中材国际在过去几年里取得超高速成长自03-09年现金增长了11.49倍,年复合增长率41%;主营收入增长了9.81倍,年复合增长率38%;营业利润增长12.16倍,年复合增长率42.9%;净利润增长了15.6倍,年复合增长率48%,经营性现金流增长2..11 倍,年复合增长率11%。
公司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快的成长,除了国际水泥行业自身的成长外,公司的市场份额高速增加是个关键因素。2007年到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水泥市场实际萎缩了,但是2007 年公司国际市场份额为24%(不包括中国市场)。2008 年公司国际市场份额为34%。公司国际市场份额为36%。三年市场占有率上升了50%。结果公司的主营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依然达到13%。公司自05年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现在已经是市场份额第一。
中材国际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源于它集中水泥行业,形成纵深配置。随着水泥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制造能力的不断提高,水泥生产线建设正在向大型化转型。而大型化使得水泥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复杂,系统性越来越高,对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各环节割裂由不同单位负责实施的建设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水泥工程建设。国际上通行适合大型工程建设的总承包建设模式。中材国际在水泥工程行业率先采用了总承包建设模式,并一直致力于总承包管理的完善。中材国际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具有完整水泥工程产业链的公司,具有从水泥 工程设计、技术装备研发、装备制造、装备成套与供货、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到生产线调试并实现正常稳定运行的全过程系统集成服务能力。中材国际旗下有多家水泥专业甲级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装备制造公司,这些实体单位的资源是公司实施总承包系统服务的基础。公司整体上市后形成了良好的信用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对内外部资源加以整合,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总承包模式,并在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因素形成了一种纵深网络,这种网络使企业节省了很多协调产业链其它企业时,所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规模化经济。目前工程总承包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核心业务,并占有公司 80 %以上收入份额。这表明,中材国际在大型水泥项目领域已经具有了优势,而其它企业要形成这样的优势必须进行复杂的企业兼并重组,这在发展中国家基本不可能,因为,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才具有全产业链经济体系。而发达国家具有这样体系的也不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即使试图建立这样的纵深网络还必须面对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尽管这个优势在缩小,但要完全消逝还有很长时间,此外在国际工程领域,中国的偏友善、偏中立和不涉及政治的政治形象在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优势。那么国内有企业与中材国际竞争吗?没有。公司在高端工程设计市场份额占主导地位,4000 TPD 以上设计市场占80%以上,是个典型寡头,后来者要想进入,必须比它的成本低的多,还必须花钱打破它的关系网和纵深网,而在一个毛利率很低的行业,这太难了。(毛利率低不完全是一个坏事,起码,低毛利率能极大增加新加入者的生存难度。)
这四个因素,使中材国际形成了一个不错的护城河。我们来看中工国际,虽然中工国际也有人力成本优势和政治形象优势,但没有纵深网络,中工国际自己也认为他们的一个重要竞争力来自国内企业的设备竞争优势转化给了他们,但这和中材国际的优势比起来要小的多,而且这首先就会受到中国其他企业的竞争,而其它国家的工程企业也可以通过使用中国设备来与之竞争。所以,中材国际目前是全球行业的领导者,而中工国际他们自己也承认自己依然是加入者,需要同发达国家的老大哥们激战。
当然,中工国际相对宽泛的行业宽度是的中工国际受到下游行业影响的程度比中材国际要小。但是水泥作为人类目前建筑的基本材料(钢筋、水泥嘛),其行业景气度与当地整个经济景气度紧密关联,水泥行业反映了经济的整体景气度。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材国际受下游行业的影响就是受经济整体景气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中材国际的行业集中的可能劣势在一般情况下不明显。
那么,中材国际有什么短板吗?当然有!1、作为工程公司,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与客户的博弈中取得完全的优势,作为招投标模式下生存的企业,商业模式就决定了企业在定价权方面的被动。所以,中材国际的毛利率不高,也不可能高。因此,要指望中材国际象可口可乐、红云烟草、甚至中国移动那样在用户中占主导,有自由(相对的)定价权是不可能的。2、中材国际目前已经是这个行业的世界第一,从以别人为目标到成了目标,它没有更好的标杆参照改进,但别人却可以模仿它,研究它的弱点。这需要企业有很大的改善,才能适应地位的转变。3、中材国际的高净资本收益率是建立在高杠杆基础上的,而这个高杠杆没有引起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债务大多数是不付息负债,也就是无偿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资本,这当然反映了中材国际在竞争中的优势,别的企业有求于它。但这种占用不是无条件的,如果世界或中材国际的主要市场比如国内的利率水平大幅度提高,那么市场上的资本成本就会上升,企业就必须珍稀资本,大量获得无息负债的可能性和数量都会大幅度降低,这时,中材国际将会受到,不得不进入有息负债,负债成本迅速上升,资本毛利率却难于上升的三重打击,收益率就会快速下降,甚至迅速转负,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破产的可能性都有。高杠杆企业永远的甩脱不了突发风险的可能。
从管理层来看,这几年的成绩就说明了管理层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从年报看,管理层反映出来的信息很多,调理液清楚,这也反映了管理层对业务的熟练。管理各有分工,统一输出的纵深型企业,要比管理平行布点,各部分相似、平行输出的平行网络企业要难的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流行外包。不过中材国际能很好的利用纵深优势,这也反映了管理层的能力。所以,管理层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正面的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认为中材国际是一件具有一定持续性竞争优势、有一定护城河,但在与客户的主动性方面在定价权方面有缺陷的的优秀的企业。而中工国际是一家有一定相对优势,但仍属于进入者,没有明显护城河的企业。
对于中材国际的内在价值,不能简单的看成长。要按现在的成长速度算,那价值太大了,很显然,它只是一个行业里的企业,规模太大不可能,不然行业装不下。如果不按现在的速度算,按什么速度算?这个值不好取,因为依据不足。,我认为最关键要看中材国际的内在价值体现在哪里?上面分析了,中材国际的毛利率不可能太高,那么要提高效益还可以提高资本周转率,但是,工程企业做工程都必须一定的时间,资本周转率太高就不符合商业实际了。中材国际的资本周转率平均达到105%,这就很了不起了。那么还有一个部分就是高杠杆。这也符合工程企业本身的实际。工程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本,用于支付工程款项,而这些流动资本又只有在有工程时才需要,因此如果这些流动资本全是自有资本就太浪费了,但如果是纯粹的借入资本,巨大的利息支出会吞噬掉大部分经营成果。假设,如果09年中材国际的主要负债都要交5%的利息的话,那么利息费用将占利润的90%。这样,中材国际就不赚钱了。所以,中材国际的收益是建立在大量使用无息负债,即大量占用上下游企业资本上的。09年,中材国际预售账款占总负债的67%,是自有资本的4.7倍。这告诉我们,中材国际与客户的博弈中,虽然毛利率无法太高,但是却能大量占用客户资本,对客户取得了主动,这是中材国际竞争力的体现,是其内在价值的根本体现。如果,未来中材国际虽然市场占有率很大,但如果利率上升,出现上面说的不利局面,中材国际的收益,依然会下降,甚至可能破产,因为其内在价值下降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