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是药神》最终会走到哪?

(2018-07-04 00:11:52)
我不是药神铁定会被中国电影史记载一笔。
之前,笔者一直强调的是,好莱坞曾经有一个30年左右的现实题材电影辉煌期。在这个期间,电影忠实地记载着那个期间美国社会的变化,其中,一众经典影片为美国电影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好莱坞成功向后工业化电影的转型,积累了必要的技术经验,尤其是剧本如何符合规律地讲故事的经验。笔者认为,目前是中国社会生活样本最丰富的时期,现实题材的电影作品的数量却越来越少,不能满足成长的电影市场的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是药神》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电影市场的一个信号。他的被广泛关注,是继2012——2013年开始的中小成本国产电影集中出现的良好势头的继续,必将激励电影市场的投资制作,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的精彩样本。
《我不是药神》强烈的社会关照和怜悯内核,在前半部分的发展是非常经典的,铺垫戏质量高,在第18场戏收获了第一幕向上的节点;但从时间线感受上,这个点的出现略微靠前,大约30多分钟就呈现提前收获的状态。创作者聪明地停下来,使用电影技术手段对这个点进行了必要强化。之后的变化转折,也如预期,直接推进到第二幕节点,“吃散伙饭”一场戏。也是一样,这场戏从场景顺序上判断,是毫无问题且合适的,但从时间线感受上看,也是大大提前了的,我看了下时间,大约还不到50分钟,就出现了30场戏左右的绝对低点。
那么,略让人担心的结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第三幕如何处理。第一肯定面临场景数量多、且短、碎的问题。一般的经典故事,场景数量控制在40——45场戏左右为最舒服。57场戏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前面的场景虽然推进很快,但场景内的冲突关系相对简单直白;第二个问题是,人物困境和性格塑造出现浅表化问题,难以推向极致,反而让事件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个问题可能会把主人公面临的问题,随着事件的发展,让渡到其他人那里,比如周一围。
从吕受益病故,给主人公刺激,冒着个人危险重拾购药生意,到最终直面结局,中间出现了与黄毛和解、受到张专家威胁、周一围的警官觉醒、黄毛为男主应对危险等小段落,男主冲击高潮的动作就是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和毅然承受宣判与情感高潮合一的复合高潮场景。从吃散伙饭感觉车开快了,到高潮戏终于出现,1个小时的超长第三幕的确有种吃力感觉出来。
好在,这种第二幕和低落结局的顺拐动作的不利结果,被“否定之否定”低落高潮样式所中和,又被情感高潮往回带了一下,也算是惊险过关了。也许,可以考虑做“M”型四幕结构,围绕男主的命运变化和内心转变,把戏剧性做足,也可很好平衡“跑快了”的第二幕和超长第三幕问题。
至于影响几何?我不是算命师,只能说凡是优质点,必有收获;凡是不足,必有影响。
这篇私密博文,写成于7月4日00:10,静待结果出来后解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