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影笔记:《陆垚知马俐》

(2016-08-19 17:32:53)
标签:

杂谈

​文章的聪明,表现在爱情题材选择上的独立意识和细节感知表达上的满满智慧。

作为导演处女作,技术上不弱,处于中上近乎成熟水准,在同年龄导演里,我认为还是比较出色的。

电影艺术就是如此神奇,有时候片子能不能大热,和导演技术、明星表演好像没什么关系。比如说,你不能说《太平轮》导演技术差,也不能说宋慧乔到中国就不会演戏了。只能说,观众最在乎的、第一位的东西不在这儿。

故事体验,重在结构。据说被推崇的美国电影文学教育,老师一天要说180遍“结构结构结构”!

这是对的,结构就是讲故事方法,就是对观众兴趣里真金白银的物理化学体验的系统诱导和执行过程。故事题材再牛,角度再特殊,小智慧小感觉再生动饱满,抵不过结构性的系统跑风漏气。

结构如雕塑刀,不是刀刀添彩,就是刀刀泄气(市场效果就是刀刀削钱)!

《陆垚知马俐》吃亏在什么地方?

1、爱情片价值观表达方式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部片子其实很像《当哈利遇到莎莉》,试图讲一个爱情马拉松故事,顺便表达一些爱情关系的哲理。​观众对爱情片的道德底线是非常在乎,非常敏感的。爱情片有两个微妙的东西,是表达中必须要注意的,一旦不注意马上会有影响。一个是不能“骑驴找马”,爱情片价值诉求一定是“真爱万岁”;另一个就是,爱情必须是两个对等的生命主体的有诚意的爱情纠缠,而不能是不对等的关系。《陆垚知马俐》最大的失误,就在于过分倚重不对等爱情关系充当戏剧结构的粘合力、摩擦力,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得不偿失。我个人认为,这是这部电影没有火起来最大的主因之一。很多人会说,别扯了,好莱坞爱情片比这个开放多了!错了!好莱坞经典爱情类型片,都会严格秉承真爱对等原则,都会小心谨慎处理爱情片道德底线的问题,把处理道德底线当作故事结构性转机进行使用。不怕有男朋友女朋友,怕不和过去划道线就随意坠入情网。主要是马俐角色塑造失衡,无论是“说爱你打赌”、还是对陆垚从头至尾的无视,都常常会令观众不大舒服。从陆垚角度说,证明了当下影视圈流行的所谓“万年备胎”桥段,是很难承担故事主人公的推动力的。于是,明明讲好了说的是爱情长跑,结果一个不小心变成让男主“扎起来等”的爱情哂笑调侃。有人说你是在说内容。错!我是在说结构。有效的结构必须是有能力把故事推向主题的有效场景。人物和爱情价值观的偏差是表面问题,深层问题是没有把故事推向预定主题的有效场景设计能力!

2、​移情偏差和剧情分散。不能不说朱亚文和焦俊艳抢了主演的风头,闪电恋爱的戏和在西班牙结婚的戏,特妈太感动了好不?产生幻觉了好不?这才是爱情类型片里需要的节点上的硬桥段,相比之下,男女主的戏成了温吞水。支线抢戏,主线必受削弱。看《奔爱》、《我是女王》失利,就明白这事的分量了。好在朱亚文、焦俊艳的戏勉强打在了男女主爱情关系思考上,有落点,不然破坏效果更加糟糕。

3、儿时回忆是嚼不烂的平行世界。一个故事推进过程,必须遵循因果,环环相扣有力推进,不允许倒退反复。儿时做开端没问题,小演员也不错。但在推进过程里平行插入儿时回忆,就有问题了。电视剧《好先生》吃这个亏比较厉害,这叫做戏剧任务的“打断效应”。回忆和闪回,是欧洲电影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但回忆在结构里的作用是有讲究的。好莱坞正儿八经开始在传统故事方法里引进成熟回忆模式的,应该是《卡萨布兰卡》。男主对女主的“巴黎时光”回忆,是作为有效戏剧结构里决定下一场戏主人公态度的原因进行使用,因此有效。《寻龙诀》第一幕的回忆结构,是整个故事设计“走出心结”​有效开端部分,是给主人公“盗墓”确定动机的戏,不可或缺,缺了就不对了。而这部戏里很多回忆部分,是随机无因果的东西,顶多可以渲染主人公心境,告诉观众“我很不开心”;再有就是改变节奏的作用了。结构上无效的平行世界部分,是剧情推进凌乱的原因之一。

4、不善于对人物进行招牌性的戏剧铺垫,频频使用画外旁白织补人物前史,也和局部细节的聪明精彩相互抵消​。对于好莱坞现实题材佳片的铺垫部分,大家是耳熟能详交口称赞的。其实国产故事做得好的也可如数家珍,例如《老炮儿》前5场戏,冯小刚擅长的“一场戏高效铺垫”,还是诸如《港囧》、《寻龙诀》、《捉妖记》的灵活生动的“铺叙结合”,观众都可以一眼识别。OS不是不可以用,而是必须慎用,否则效果难以评估。这么说吧,但凡有别的方法,就不要用OS织补。善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