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片的全部意义并不是用力泡一个妞——重温《三傻大闹宝莱坞》

(2016-06-06 14:43:21)


http://s13/mw690/001DeCfTty72gDAv64k8c&690

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在中国,为什么上到国家总理,下到普通人,都能津津乐道,其中有很多启发意义。

1、青春片的模式,并非仅仅在于用力泡一个妞。爱情仅仅是青春片模式之一。我们在策划青春片的时候,有时候思路是完全打不开的。好像从高中到大学,可以入青春片模式的只有“泡妞”二字,心无旁骛,用力过猛。所以一路看下来,还是《致青春》的质量更好一些,它在思考青春、爱情、友谊、生活的意义。《左耳》之所以能在青春片雷同迷雾中突围,也在于它的主题力量,更多用在了消融仇恨上。看三傻,你的关于青春片的认识,会顷刻间土崩瓦解,它醉翁之意并不仅限于青春,不会仅仅因为一个妞耗尽全力,而是扩大到了整个人生态度。
2、你的作品,它的戏剧靶标在哪里?我们在策划的时候,热衷于讨论的往往是和一部电影的目标、路径没有多少关系的“非常高级的经验主义”的东西,而对于故事要把观众带到哪里去?怎么走?要通过故事告诉观众什么?所有这些核心问题,经常会成为漏网之鱼,不经意间溜之大吉。三傻怎么做?上来就会建立兰彻和院长的矛盾,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高分还是为了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我们很少会使用“两种思想的争论”来结构故事,可在三傻和七宗罪这样的故事里,“两种思想的争论”自始至终是存在的,不仅如此,还会成为故事的主线铁轨,当一种声音胜出的时候,往往是戏剧高潮勃发的时刻!三傻不仅用兰彻和院长的两种思想斗争构建了戏剧流动的势,而且忠实沿着这条铁轨,把我们带到了故事终点。当“生孩子”那个场景出现的时候,我们知道,戏剧高潮如约而至,院长把那只象征荣誉的钢笔交给了兰彻,两种思想的争论画上完美句号。
3、场景效率问题。看三傻,最令人震惊的启示还是戏剧任务的完成效率。每一场戏,从开始兰彻入学被捉弄,到院长的下马威引起争论,课堂对峙,再到闹婚礼男女主邂逅,偷试卷帮助朋友被开除,以及最后匪夷所思的戏剧反转,几乎全部都是有效的结构性场景,没有废话,场景里功能性十足,戏剧动作又足够真实有趣。反观我们的很多青春片,场景效率非常低,入点出点设计和功能性差,冲突动作含混不清推动力差,因果链条关系无处可寻,经常是拐很大一个弯,获得了很少的戏剧功能。学习场景效率,可以多看几遍三傻。
4、结构灵动还是呆板;类型元素突出还是不足?我们的创作很不善于沿着戏剧功能、戏剧任务灵活对结构和类型元素进行调理搭配,习惯于让一个故事沿着时间顺序低效率发展。举凡青春片,必从头说起,必会囊括高中大学的自然时序,以至于让活泼多变的青春故事迈起不变的步伐,捉襟见肘,乏善可陈。三傻的第一场戏就和臭屁王查尔图的一个誓言有关,动物摄影师法罕急中生智迫使航班返航,整个故事成为了寻找兰彻之旅。故事不仅采取了法罕的主观叙事视角,而且很好地用现实和回忆建立起故事因果叙事结构,实现了天衣无缝的为高潮和主题服务的高精准度场景链接。我们的故事灵活处理结构的时候,除了近期流行的“门框技术”,除了个别优秀故事如《寻龙诀》等,多处理不好现实和回忆关系。有的故事把前史回忆和现实戏剧任务做成了很难互动调和的“平行世界”,还在津津乐道其“创新度”。类型元素灵活运用,也是中国电影讲故事的难点,处理得好的例如《港囧》和《唐人街探案》,主推元素前者是喜剧,后者是惊悚犯罪类型,完成度都比较高。三傻也是如此,喜剧推动力很强,兰彻、院长、法罕、查尔图等都是地道的喜剧性格拥有者,在为“两种思想争论”预想设立的喜剧宽松环境高效运行。同时,故事埋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就是兰彻的真实身份。兰彻和皮娅的爱情桥段,也在剧中真实成立,令人心动。

5、如何诱发电影本体特质?我们每年大约生产800部左右的电影,很多电影出了故事不合格意外,被院线经理拦住的原因,还是因为缺少电影本体特质——严格说它拍的不像一部电影,电影镜头的技术表达空间被浪费和压缩到了极致。电影诞生之日起,一直靠“惊奇”两个字吃饭,没有技术惊奇,很难吸引观众。好的技术表达,都是用在故事的刀刃上。有些电影,连基本的镜头角度、构图、分切速率、表达综合效能都做不好,很多电影更像电视剧,有些连反应镜头都缺位,缺乏必要景深,连接怪异突兀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其实导演的素质是可以凭肉眼加故事体验很快做出判断的。三傻在这方面是经得起检查和体验的。其实我想说的重点还不仅于此。印度也是一个电影大国,印度电影市场其实具有某种封闭性;这个情况和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相似。但印度人敢于坚持本土文化的特性,首先让电影被国人喜欢。比如歌舞。在三傻里,歌舞不仅和蒙太奇叙事技术结合了,和故事本身的贴合度也令人耳目一新。联想到中国,你想要在故事里植入传统文化的东西,阻力很大,例如京剧元素妙用。我们这么大的市场,首先办好自己的事,向内挖掘有时候可能是突围的一条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