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闷和极度的闷

(2016-05-24 17:50:55)
标签:

杂谈

错怪忻钰坤导演了,原来是三个导演的合集,三个闷到家的小故事。

倒退20多年,这是非常时髦让人尖叫的高级状态:心理的晦暗(童年创伤)、郁闷压抑情感的缓缓流动、暧昧的潮湿和欲望的白热挣扎。这是让我们那个时代青年惊艳和尖叫的东西。

明显的欧洲电影做派,也就是所谓的文艺气息。人物出场就一直拿着劲儿,就像崔健的歌:“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回到老路上”。故事上来就是摆poss,试图用这种poss征服你。也就是我常说的,文艺片在“起范儿”。每个故事都像桃花潭水深千尺,越是看不见摸不着,就越高级。

而从戏剧冲突角度,从封闭环境固定长度表演为基础的故事媒介角度,每个故事却被高度稀释掉了。可视的、压迫人物、让人物反抗、点燃一个明亮花火的复杂生动充满视觉和心灵刺激的“故事动作”,却被放置在深深的桃花探底,让观众自己去猜。

第一个故事大抵是一个事业失败的男人,来到新的工作地点,看见了抛弃家庭的父亲被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欺负,教训了弟弟。第二个故事是两个被人认为关系不正常的发小,其中一个犯了死罪,在行刑前另一个人来看望他,替他收尸;而看望者的父亲恰恰是为了救死刑犯溺死湖中。第三个故事是学生和教师的忘年恋,学生也成为了教师,来泰国重续旧情。

所谓的亲情、友情、爱情,在文艺片模式下扭曲着,叙事缓慢,结构古怪,意义模棱。

第一个故事,强说的话,就是用亲情的名义,挽回自己失败带来的失落;第二个故事,如果不理解成特殊的同性情感,父亲的死直接把故事扎了个黑洞;第三个故事,要么勇敢爱,要么痛苦放手,都会优雅一万倍,廊桥遗梦四天等于一生一世的高级主题早已被个体的私欲挤压得体无完肤,“好在有个女儿,不然12年白活了”,“你丈夫不知道吧”,“不知道,我谁都没说”。

开场10分钟,已经决定了故事的卖相。10分钟一大场:“我很不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