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路驼影|拜谒马鬃山(选读)王彦峰

(2018-11-28 13:37:51)
标签:

文化

分类: 精彩阅读

诗曰“行处近天龙尾滑,猎色陪带马鬃香”,马鬃洒脱,精神抖擞,飘飘然大地升飞,荡荡乎广漠边陲,相传唐将薛平贵降服一匹红鬃烈马,随其征西凉,在黑戈壁忧伤而亡,随即愤而成山,变成了永不磨灭的马鬃山。马鬃山是一个带有浓烈神秘色彩的神奇地域,广袤无垠的黑戈壁,有一种洞穿时光隧道的恍惚之感。横空出世的古生物化石抒写了沧海桑田,寰海巨变。镌刻于山间峭壁上的岩画传递着烟火情感,随处可见的古城烽燧记载了历史过往……《史记•匈奴列传》载:“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乌孙最先占据这一带,后来月氏抢占了乌孙的地盘。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冒顿终于“鸣镝弑父”杀死头曼,自立为单于,强大之后斩首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逃遁伊犁河、纳林河流域称为“大月氏”,未西迁者,称为“小月氏”。 西汉年间的相当一个时期,从东天山到肃北和河西一带,都在匈奴势力控制之下,丝绸之路即使出阳关走玉门关也常常被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打通河西走廊,阻止匈奴不断进犯,甚至深入中原抢劫和掠夺,汉武帝吸取了先祖一再忍让的教训,决心出兵讨伐匈奴,曾先后派汉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李陵等进行远征,不但把驻牧在居延与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逐一打垮,并把锋芒直指西域腹地,攻破了楼兰,进占了车师,还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同时在居延、明水建立了防御要塞,修筑了烽火台。到公元前60年,汉王朝又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使西域从此归属大汉王朝的统一版图。但退居漠北的匈奴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仍以东天山为天然屏障,常常伺机反扑,并出兵企图重新控制西域各地。这时的明水,已成为汉王朝抵御匈奴进犯的前沿阵地,不但经常留有兵士防守,而且在周边加强了各种防御建设。在明水修筑了烽燧,从居延到玉门关分三段修筑了汉长城,形成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工事,使明水同居延要塞遥相呼应,一旦发现匈奴进犯,便立即点起烽火报警,以狼烟为信号,快速传递,做好迎敌准备,使匈奴南下严重受阻,一度起到了维护河西安宁,保证丝路畅通的巨大作用。到东汉时期,汉王朝为了彻底击败北匈奴的侵犯,又先后遣车骑将军窦宪、奉车都尉斗固、驸马耿秉、假司马班超、敦煌太守裴岑、汉将任尚等,或经伊吾翻越东天山,或经居延过明水,主动出击,直下蒲类,大破匈奴呼衍王,迫使匈奴西逃,最后退出西域历史舞台。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从黑戈壁西进哈密时发现了气势恢弘的“明水古城”。按原计划,他们一行当天要穿越黑戈壁,晚上将到达新疆哈密境内的“庙儿沟”。但明水路边一处古城遗址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是由六座烽火台严密拱卫的城池遗址,护城河、城门、挡马仍清晰可见。贝格曼为明水古城画了一幅实测图,《明水遗址实测图》是至今为止遗址仅有的公开发表资料。两千多年来,马鬃山这块土地上有西戎、羌族、乌孙、月氏、匈奴、汉、吐蕃、党项、回纥、蒙古等20多个来草原少数民族驻牧游猎,这些民族后来在与农耕民族无数次的冲突、交会中融入了汉族、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民族当中。

马鬃山是见过世面的,它见过盘古开天地的伟大壮举,见过女娲补天的英雄豪迈,见过三皇五帝的历史功绩,见过秦皇汉武的开疆拓土,见过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见过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见过黑喇嘛、乌斯满的凶残剽悍;见过斯坦因、伯希和之流的卑鄙和贪婪,见过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睿智刚烈、见过新疆督军杨增新的远见卓识,见过历史地理学者杨镰的正义和执著,见过现代化的发展改天换地……马鬃山之美,源自大漠戈壁,蕴藏着雄浑浩瀚;马鬃山之美,源自烽火边塞,融入了金戈铁马,马鬃山之美,源自粗狂豪放,带着刚烈激昂。这种美寂寥豁达,神秘诱人;气场雄浑,底蕴深厚,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光顾,期盼着猎奇者的探索。这种美,是葡萄美酒的滋味,是醉卧沙场的潇洒;这种美,铿锵着“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雄伟,飞扬着“醉鼓金甲舞,雷鼓动山川”的雄壮。说马鬃山,道马鬃山。留恋马鬃山,探索马鬃山,马鬃山像块磁石,吸附着许多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悲壮激昂的故事传奇。马鬃山壁盛产传奇,马鬃山充满迷幻: 黑喇嘛、尕司令、碉堡山,将军台、鹰凹峡、红石山、伊哈托里、谢别斯廷泉、国门口岸、明水古城、玉矿遗址、杨增新要塞等待你的光临,期盼你的发现。羌笛悠悠,马蹄声远,远进历史的深处。黑戈壁腹地的马鬃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只要你来过一次,就会铭记一生;马鬃山的故事,只要你听过一次,就会永不忘记。马鬃山!只待抖散长鬃,将一声长长的嘶鸣从心底喷发,唤醒沉睡的死亡,唤醒默立的群山,在大漠的长风咏叹中,在戈壁的月光沐浴下,用夜光杯端起一杯葡萄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她的怀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