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驼影|兰州的泉(选读)
标签:
文化 |
分类: 精彩阅读 |
五泉名为蒙泉、掬月泉、摸子泉、甘露泉、惠泉。
泉名有传统文化,有浪漫情怀,有感恩之心,有对幸福的企盼。
蒙泉和惠泉,分列公园东西两边上山的必经之地。
摸子泉、掬月泉、甘露泉,则高居公园半山腰,略成一字形排列。
从公园东边石砖铺就的小道上行不远,便有一亭闯入眼帘,亭中一石碑,上书红色“蒙泉”二字。
旁一泉,不大,直经约三尺左右,水深不足一尺,呈圆形,井壁石块砌就。
泉水清澈见底,井壁有苔藓幽绿,池中有小鱼悠游,水面有落叶飘浮。
http://img.xdnphb.com/genus/upload/editor/photo/2018/08/20/a666f211-eba4-4b5f-b18b-fc7ff1be5da3.jpg此泉源头在山上称之为东龙口的悬崖之中,呈飞瀑流下。
因此处山陡路窄,后人以卦名命名为“蒙泉”,寓意东谷山下有险之意。
沿蒙泉上行不远还修有“八卦台”,将依山就势潺潺而下的溪水引入八卦台中,形成一处新的景观。
那溪水从八卦台流下,部分渗入蒙泉,部分沿旁边水渠汇入下面荷花池,浇灌着一池芳荷,滋养着一池锦鲤。
蒙泉清纯甘冽,据说用蒙泉水泡茶,茶味正而香浓。
明人李文曾有诗赞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
只是如今人们早已饮上了自来水,那泉便成一处供人观赏的景点了。
http://img.xdnphb.com/genus/upload/editor/photo/2018/08/20/d647eb2c-e324-4b69-af4a-d5fa05f06115.jpg
惠泉
从公园西边石经上行不远,便有一桥,名企桥,旁一泉,名惠泉。
泉圆形,是五泉中最大的一眼泉,直经约六尺左右,水深两尺有余。
来自山腰西龙口的溪水潇潇洒洒奔流而下,在惠泉上面形成两个较大的水潭。
水声淙淙,嘈嘈切切,叮咚之声不绝于耳,如大自然弹奏的一曲天籁之音、时代交响。
惠泉倒影着日月星辰和周边葱茏的树影,若一幅浓墨重彩的工笔画,随季节变换着不同的色彩。
却水明如镜,波澜不惊,似山中隐者、得道高人,大有“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淡定与闲适。
但此泉多年来都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且灌溉着周边的农田,因有惠于民,被人称之为惠泉。
一眼泉,将入世与出世的哲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http://img.xdnphb.com/genus/upload/editor/photo/2018/08/20/acf8b121-c74e-44de-97c0-86c2d2641396.jpg
摸子泉位于半山腰地藏寺旷观楼下摸子洞内。
沿写着“摸子泉”牌匾的门进去,便是幽暗的洞穴,进深约三丈有余,头顶虽有四只灯泡照着,仍感逼窄压抑,洞内透着几许神秘。
两侧石壁上凿有一尺见方的佛龛,不知当年供的什么佛,有香火熏染的痕迹。
如今已无佛像,只留下佛龛静静卧在石壁中。
至洞尽头,再下几级台阶,就到了泉边。
泉呈方形,水不深,因泉边无灯,光线昏暗,水中景物看不真切。
以前寺内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说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
可能防人作弊,泉边才故意不设灯光,赌求子者的运气吧!
摸子泉大门两侧书兰州近代学者刘尔忻所撰楹联:“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也许曾经有人对此信以为真,刘尔忻先生才撰此联予以讽刺劝导吧!
虽然如今许多游人到此仍要到泉中摸出一颗石子或瓦片来,更多的是将此作为游戏娱乐而已。
出摸子泉向西紧邻掬月泉。
http://img.xdnphb.com/genus/upload/editor/photo/2018/08/20/acd5276b-26ab-4331-a0bb-7bedfc0278f3.jpg沿围墙一梅花形门洞进去,便是一小院,院中有一棵硕大的臭椿和几棵松树,还有一立于石台的黑色观景石点缀其间,对门山墙刻着“明月出天山”几个魏碑大字。
此句出自李白诗《关山月》首句。
但此“天山”显然非李白笔下的“天山”,应为“天边的山”似乎才契合掬月泉的意境。
小院西侧紧邻文昌宫墙角有一个半月形廊亭,廊亭内便是掬月泉。
掬月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此泉为五泉山月出东山之时得月最早之处,尤以中秋之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故名“掬月泉”。
赏掬月泉,自然中秋之夜最佳,最不济也得春、夏、秋三季方能见一池泉水,水中亦可观日观月观星辰。
至冬,那浅浅的泉水亦凝结成冰,不仅无法掬月,想观月也只能仰头望天了。
廊亭靠山根处有一扇形小窗,窗外摆有大理石雕的一圆月造型圆盘,镌刻着唐朝诗人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一诗。
常有游人摇头晃脑念那圆盘上的诗:“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因字是狂草,好多字不认识,便读得磕磕巴巴,甚至将许多字读错,却并不影响游人的雅兴,反惹得同行的人阵阵开怀大笑。
五泉山公园本就有寺院佛阁、栈道廊亭、树木花草,借用此诗来形容人们到掬月泉赏月游玩的心情的确是十分贴切的。
一首《春山夜月》,成了掬月泉的点题之作,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http://img.xdnphb.com/genus/upload/editor/photo/2018/08/20/9ee5b432-b773-4e43-97c9-926770ecb63f.jpg甘露泉
甘露泉在清虚府内西南角山崖边,是五眼泉中地势最高的泉。据说此泉明代时因水量充沛,飞珠溅玉,称为漱玉泉。
清中叶后,泉流逐渐变小,却久雨不淫,大旱不干,因所处地势较高,便于祈求天降甘露,遂改为甘露泉,民间有“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说。
如今泉上建有六角亭,上书“甘露泉”三字,靠地面亭壁刻有松、兰、竹、牡丹等图案。
那泉亦成六边形深入亭下七尺左右,泉水亦较浅,泉中沉浮着一些人们扔的钱帀。
不知是为了祈求它为干旱少雨的兰州多降甘霖还是感谢它带给人们的甘甜。
甘露泉是否喜欢这样的感恩方式却不得而知。
http://img.xdnphb.com/genus/upload/editor/photo/2018/08/20/7b3aeb80-8112-42aa-bd20-c92327a8b3cd.jpg兰州五泉若论赏景,实在不算奇观,就像北方的汉子,憨厚,朴实,难以惊艳人们的眼眸。
与泉城济南那七十二泉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了。
济南的泉,可是能在一片湖中汪洋恣肆地喷涌而出的,如刚煮沸的一锅开水,到处喷涌着水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
当然也有从大地突然冒出的,让人猜不着它的源头究竟藏于何处,就这样咕咕不绝地涌出地面。
兰州的泉,无论数量、规模和气势,都无法与济南的泉相提并论。
但在地处黄土高原的兰州,这五眼泉虽然颜值不高,却有着美丽的传说,且若干年来,都是兰州人的生命泉、幸福泉。
在兰州人心目中,自然有着神圣的位置。
五泉山公园,亦因五眼泉的传说而成为兰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http://img.xdnphb.com/ueditor/edit/upload/image/20160106/1452078651989099667.pnghttp://img.xdnphb.com/genus/upload/editor/photo/2016/10/25/01991b10-fead-46e5-a63e-27d7edcca746.png图: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