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条滋养心灵的文化长河   吴太祺

(2017-03-30 13:38:38)
标签:

文化

分类: 精彩阅读
一条滋养心灵的文化长河

时值隆冬季节,我终于有机会跟随徒步团前往宕泉河徒步。尽管迟来了将近半个世纪,依然感触深刻、激动不已。

大巴在宕泉河东岸泊车,徒友们徒步穿越莫高窟景区,从窟区最南端的山口进入宕泉河峡谷,由北向南、逆流而上,开始了徒步。

当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煦暖。峡谷里幽静安祥、波澜不惊、悄无声息。最先吸引人的就是宕泉河流淌的溪水,因为是冬季,河面已经结冰。浅浅的溪水从平坦的河床上流过时,逐渐结冰阻塞水路,流水又不断改道而行、重又结冰,使整个河面上都覆盖了一层薄冰,显得冰清玉洁、一尘不染。在太阳照射下,冰水反射光线、闪闪发亮,使峡谷内蜃景呈祥、宝象万千,灵光瑞气扑面而来,叫人无法拒绝。严寒也未能阻挡流水的热情,一汪溪水在冰凌下流淌,偶尔有几处冰洞,露出欢腾的溪水,灵动幽深、脉脉含情,不知为谁而来、又为谁而去。

山谷里气氛幽静,一切都像是凝固了,只有溪水不知疲倦地在匆匆赶路。我情不自禁地冲下山坡、穿过一片芦荡,扑向河道,踏上冰面,脆弱的薄冰禁不起我的踩踏,随着“咔嚓”一声脆响,一只脚已经和溪水有了亲密接触,一股冰凉从脚到头传遍全身,激活了麻木许久的细胞、激醒了近乎昏睡的头脑,仿佛溪水一下子洗去了身上的红尘污垢、驱走了心头的烦恼忧愁,浑身为之清爽兴奋起来。这种神奇的感觉只有在宕泉河峡谷才能获得,久居闹市你是无法感受得到的!

两岸大片的芦苇已经枯黄,甘草、红柳、胡杨也早已落叶,但她们依然站立在原地,陪伴着山水、凝望着云天,似乎在守候一个久远的期待!一切都是那样简单朴实,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或者只有位置上的高低错落,没有身份上的贵贱之分。她们就像你的老朋友,特意在等待你的到来,你也可以靠靠她们、逗逗她们。当你走过她们身边的时候,她们也会亲昵地抚摸你的脸颊、拉拉你的衣袖,在不知不觉之间你跟她们融为了一体。我竟也忘了自己的俗身,飘飘然起来,欲仙欲飞,不能自禁!

河道弯弯、山路崎岖,徒友们一路稀稀拉拉、首尾相顾,前者呼、后者应,谁也不觉累、不觉苦。徒友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沿途不停地互相拍照、有说有笑;有的引颈高歌,虽油腔滑调,但很自我陶醉;有的大声吼叫,虽刺耳挠心,但都自得其乐。这要放在都市大街,人家一定以为你是神经病发作,重者恐怕还要被处罚。但在宕泉河谷,这是人性的尽情流露,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表现,没有谁会见怪的!

转过一座山湾,一大片芦荡又呈现在眼前,枯黄的枝干上还长着毛茸茸的芦花,几个女人惊喜万状、扑进芦荡,怒起红唇对着芦花大口吹气,芦花似乎受到了鼓励,纷纷离枝,在空中轻轻飘荡,像从女人身上获得了灵气,那样轻盈、那样欢乐!女人们也像被芦花的热情点燃了,毫无顾忌地放飞自己的心情,冲动时还折几朵芦花攥在手上,吹着、跳着、追着、闹着,兴奋得大呼小叫,于是,女人的浪笑、尖叫穿透峡谷、飞上天宇!这要搁在家里,家人一定会说你是疯子,弄不好还要受到邻居声讨,但在这宕泉河谷,这是人性的纵情释放。我赶紧举起镜头留下这美丽的瞬间!

走出芦荡,又望见峡谷南岸山头上耸立着一座白塔。我大步流星爬上山岗,绕塔一周,做近距离仰参,发现此塔用土坯建成,从基座、塔身、到塔顶,上下一共七层(意即七级浮屠),顶部是层叠的浮雕组成的莲花造型(含宗教意味),显然这是一座精心打造的佛塔,供奉的是某一位高僧大德,因没有文字,便不知其详。在塔的南边有一座小院落,外墙基本完好,内墙完全坍塌,附近还有人工挖掘的一个地窨子,听说文革时期沟里建过水电站,也许这里住过的不只是僧人,应该还有民工。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人类在宕泉河活动的遗迹,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越往深处行进、山体越险峻、山谷越狭窄、海拔越升高。置身幽深的峡谷,你能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威力,面对两侧突兀狰狞、诡谲怪诞的山体,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因为河水冰冷刺骨,大家不敢轻易涉水,只得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艰难前行,一不小心就会误入绝境、无路可走。这里的山岩嶙峋怪异、坚硬锋利,尖利的岩石啃啮着你的脚底,时时提醒你要把脚踩实、把手抓稳、胆大心细,以免失足磕伤身体。因此,我提高十二分警惕,浑身肌肉紧绷,一点不敢大意松懈。就是在这种未知的、崎岖的、惊险的跋涉中体验刺激,享受自然带来的情趣和快乐!

在半山腰上攀爬了一段路程后,大家普遍气喘如牛、体力不支。我也早已汗流浃背、感到后背阵阵冰凉。娇气的女人们有的坐在原地喘息,有的仰起脖子喝水,有的大嘴嚼着零食,这一坐就不想再动弹了(这是旅途中的禁忌)。由于一部分人不愿继续前进,领队只好举旗招呼大家原路返回,而我还想进入峡谷深处,探寻宕泉河的源头,继续整理脑海里那些记忆的碎片。

据专家考证,宕泉河发源于祁连山脉西端的野马山区。由祁连山脉冰川融雪形成的几条小溪,在流出野马山区后渗入地下径流,穿过四十多公里茫茫戈壁,从一个叫宕泉的地方流出地表,聚溪成河,又流入三危山地,穿行约十五公里后在莫高窟附近出山,再次渗入戈壁荒漠之中,从地下径流向北注入绿洲盆地,滋养着敦煌大地上的田园村庄,也孕育了悠久灿烂的敦煌文化!

宕泉河向北流经莫高窟景区时,劈开一条宽阔幽深的峡谷,河谷以东是青色的三危山,河谷以西是黄色的鸣沙山,一青一黄,泾渭分明。自然造化,竟如此神奇,令人惊叹不已!

传说远古时候有两条神龙出行,一条青龙自东向西行走,一条黄龙自西向东行走,两条龙一路狂奔,都已干渴难耐,在宕泉河不期相遇,又都各不相让、展开决斗,打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一阵飞沙走石过后,两条龙化成两座山,横在宕泉河两岸,一东一西,隔河对峙,它们就是现在的三危山和鸣沙山。当然这是民间的一个传说,为宕泉河平添了神秘色彩。

宕泉河用她甘甜的乳汁滋养了两岸的榆树、青杨、梧桐、红柳、芦苇和甘草等绿色植被,也用她的温柔养育了沙鸡、野兔、狐狸、黄羊、狼等沙漠精灵,更以她的热情和智慧孕育出辉煌灿烂的石窟艺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就坐落在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

据莫高窟壁画记载,前秦建元年间,一个叫乐僔的和尚云游到此地,只见三危山在夕阳下金光闪耀、宝象升腾,万千佛身腾云驾雾,于是就在宕泉河西岸的悬崖上开凿出第一个洞窟,虔诚地礼拜朝觐,在以后几百年的岁月里,善男信女陆续捐献,能工巧匠呕心沥血,开凿出近千个洞窟,老百姓称之为“千佛洞”。

据可靠资料统计,莫高窟现存七百多个洞窟,雕塑两千多身,壁画约四万五千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立了敦煌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突出地位,推动敦煌文化走向世界。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确立了敦煌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崇高地位,进一步推动敦煌文化走进人类的心灵!

人类文明总与大河相连,正如尼罗河之与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之与印度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与巴比伦文明,长江黄河之与中华文明,而宕泉河、党河以其博大的胸怀,汇聚起来自四面八方的涓涓细流,用共同的信仰把不同的文明在这里巧妙地融合起来,孕育出世界上独特的文化瑰宝——莫高窟!

是宕泉河的溪流赋予飞天以灵动婀娜的神韵,是宕泉河的溪流滋养了诸佛以大慈大悲的情怀,是宕泉河的溪流塑造了敦煌儿女淳朴善良的个性。

宕泉河既是一条岁月的长河,也是一条滋养心灵的文化长河……


更多精彩请关注《北方作家》2016年第5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