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 诵 家(节选)
(2015-05-20 22:03:57)
标签:
情感 |
分类: 精彩阅读 |
朗 诵家(节选)
其实梅花山真不能叫山,连丘陵都不算,远远看去就是一隆起的大土堆。传说古时梅花山不是一座,有九座,座座有奇峰,山山开梅花。朱元璋看见满山梅花开,就想把京城定于此处。在查数山头时,朱元璋连查三遍,都是八座,只好放弃当初想法,改定都南京。这个传说,方圆百里人都知道,只是有人到了梅村,大失所望,失望不仅是没有看到九座梅花山,还因为那隆起土堆上除了鹅卵石,还是鹅卵石,连棵树都没有,更别说看梅花开了。
梅花山无梅花树,却紧临着一面湖。说是湖,其实不是湖,就是一个大水库,先前叫赵庄水库,后来在水库东北角发现清代武进士墓,就改叫进士湖了。
大家说梅花山左青龙,右白虎,风水好,是逝者天堂。他们说的青龙就是梅花山旁边穿山而过的铁路,白虎指的就是进士湖。连清代武进士死后都选的地方,风水肯定好。
自从梅花山上建公墓地,设立安息堂,来山上找梅花看的人就更少了。有人,多是来看埋在山上的亲人。除了清明,或是大小节气,上山人多点,大部分时间山上都没有一个人。不,也有个人,那就是看灵堂和墓地的刘小勺。
刘小勺宽大的脑袋瓜明亮亮没有一根毛,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其实刘小勺刚好四十整,由于一个光亮的脑门,看上去似位老人。在外人眼里,梅花山只有那诱人的传说,很美丽,满山阴森森,让人害怕。可刘小勺不怕,还说死人有什么好怕呢,活人才吓人哩。刘小勺每天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有人送骨灰入堂,他要把灵堂门打开。当然有人来灵堂祭奠亲人,他也要跑来开门。在别人眼里,只有亲人安放在灵堂里,或是安息在山上的墓地,上山时才会想到刘小勺。刘小勺在他们眼里就像一把钥匙,当门打开,也就忘记了。可刘小勺并不这么认为,每天按时上下班,不管有人无人来山上,他都准时守在山门前的瓦屋里。有人来喊,他就赶忙握着钥匙,屁颠屁颠跑去。有人来上山,刘小勺很开心,他知道无论是那些摆放在灵堂的魂,还是安放在水泥堆下的骨灰,都很寂寞,渴望有人来陪他们说说话。在刘小勺看来,那些呆在山上的人也不缺吃穿,周围摆满水果和点心,可就没人说话,他一天到晚说个不停,他们也听不过瘾。刘小勺知道他们和自己一样,太想听人说话了。可满山人闭着嘴,一声不响,比赛似的。夜晚躺在床上的刘小勺总感觉有太多话要对山上人说,可第二天醒来,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种滋味很难受,就如同半夜被尿憋醒爬起来跑到屋外,却又撒不出尿来一样。这时,刘小勺就会撒开腿,一溜烟向山上跑,边跑边高喊“啊嘞嘞、啊嘞嘞哟!”到了墓地,站在空旷的十字路中间,刘小勺会转着身子对着不同的方向喊着“啊嘞嘞,啊嘞嘞哟啊……”直喊到太阳从水库里蹦出来,小脑袋上全是汗珠,他才会默默地找块石头坐下来,静静环视着那些林立的墓碑。他不认识那上面字,可他知道哪个是男人,哪个是女人,谁生前当过官,谁遭遇车祸……他了如指掌,甚至连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哪些亲人会常来看他们,他都一清二楚。在他眼里,那一块块站着的石碑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他们不说话。尽管他们生前个个能说会道,可现在他们都一样的沉默。还好,有自己陪他们说话,可他又不太爱说话,更不会唱歌。他想到小时候听到的赶牛号子,想想自己还会唱,就情不自禁喊出来,瞬间,整座山都欢乐了。刘小勺知道自己牛号子喊得不好听,可山上那多人一定喜欢听,他想。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博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