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西文献与文学研讨随笔一束(节选)

(2013-07-19 17:53:26)

 河西文献与文学研讨随笔一束节选

                                                                                      

黄岳年:春风荡漾好读书

 

  河西文献与文学研讨班两个月了,一拨人兴味盎然地坚持了下来。这不容易,在时下这个读书不易的日子。万丈红尘引动,心浮气躁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能静下心来去寻觅,去书写,真的不易。尽管老祖宗早就有训示,说淡泊可以明志,宁静才能致远,但金玉良言,听得进去的人可是少之又少。
  然而,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形下,在吴浩军教授的提议下,我们这一帮人居然坐下来了,坐而论道,还不亦乐乎,不是稀有难逢之事吗?可不要小看这一坐。坐而论道,心意就定。这一定,就有可观,大有可观;一定,就能成功。这也是古人说了的,约定俗成的成语。
  我们选了至少一百位文献学家来研究。他们是谁?是孔子,是老子,是司马迁,是郑玄,是颜师古,是孔颖达,是范仲淹,是朱熹,是顾炎武,是王船山,是戴震,是段玉裁,是钱大昕,是梁启超,是张舜徽,等等。呵呵,他们是中华文明之魂。没了他们,也就没了我们的精神。
  为他们立传的人多了去了,万古千秋,代代相传。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答案多多,但人家说是人家的,我们说是我们的。可以了吧?还不足,就再说。譬如,我们需要从他们那里汲取养分,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灵;他们需要我们传承,那似乎要失却的薪火。我们更需要他们,他们离不开我们。他们是照破千年暗的那盏灯,授予我们的是能破千年愚的智慧。
       还可以说出一万个理由来。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