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强散文选(节选)

(2012-03-26 15:56:45)
标签:

大陆桥小说时代

杂谈

分类: 精彩阅读

朱强散文选(节选

                                                                    朱  

   
     人 鬼 观

办公室高居十楼,恰好在半山腰位置。楼下的一条小巷现在已衍变成为一个嘈杂的菜市场。市声攀到窗口,无形中使大楼的高度降下去,降至与地表平齐。这多少令我有些不安,因为屑小随时可以破窗而入。每天晚饭后我坚持在社里夜读。浑浊的市声并不足以对人的耳膜产生冲撞力。它很像池塘上随时出现的小泡窝,偶会有一两只个头略大的小鱼向水面哈吐气泡,叮咚声短暂地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可转身它就潜入了水底。倒是有一些隐约的声音十分坚韧,你若不去听,它便老在你跟前晃悠,等定下神细辨,反倒没了。那一夜许哥也在。一缕唯在法会上才能遇见的唱经声老是在夜色中如一尾鱼似地吐泡。依仗这几年与这座城相处的经验我开始对一些细节的判断极具自信。如此梵音想来是哪家的老人仙逝了。亡魂在奈何桥上。和尚们正在为之超度。我兴致很浓地从十楼跑下想把它看仔细。人从书卷跌入现实,受不了周围环境的空洞。很多土地荒在那。事实呢,完全是可以再种一些瓜豆菜蔬的,所以我即便胆怯,还是挺英雄气概地靠近了那个闪亮的声源。目的只在于为闲着的土地再种上两行菜畦。现在我作为一个事后陈述者本可以把整桩事情说得婉约些。可是我性格不允许这样。根本就没有法会。菜市口的铁质大水管前一个可怜兮兮的老翁蹲坐在地,旁侧是一具扩音喇叭,一个用以乞讨的钵盆。所有假想的场景,便黑压压从那里面飞出来。
    因为这一桩随时都可能忘却的琐事引发了我没有缘由的追怀,回瞰过去,这些年我对于鬼之态度的转变可是峰回路转。由最初的明地里的谈鬼过瘾转变成为暗地里的不胜怖惧。鬼卒也由最初的血口长舌发展成为后来的朱唇皓齿。而欲与鬼魅一晤的最初动机很可能为苟且私情。可是现在却变了,完全是从人生大局出发,意想弥补涉世之初生命内质里带出的某些贫瘠。我公公是一辈子都与鬼无缘,八字太硬了,毫光逼人。可是他却经常强调自己听过鬼哭。细细的饮泣声,像刀子一样在硬木板上划过。相对起来,太公的脉理要弱一些,因为他不但直面看见过鬼,鬼也直面看见过他,当时中间仅隔了一道小木窗,时间是在春天的某个傍晚。那扇路窗十分低矮。至少在五年之前,这户人家的一个小姐死了。可是她生前心爱的那把桃木梳却被主人收藏,始终没有用以陪葬。她舍不得,时常会回来理鬓整装。这桩隐蔽的行动恰好被我太公撞见。他狠狠的唾了一口,算是避晦。这个故事,是由我公公转述到我耳朵里的。我不知道现在是因为事物的机理越来越不被人当回事了,还是那时候人们确实是将现实与幻象搅合在一起来对待。人在现实里活着,日久且要生厌,于是制造无穷的恐惧用以缓解疲劳。虽说畏水者不乘轿。可是坐在轿上也未必有不情愿或不喜欢。正如神经敏感者死活被人擒住抓痒。一边咯吱咯吱的狂笑不已,一边欢天喜地大喊饶我一遭,可是内心里呢,却还是巴望着来人再袭击一下。其实我也并怎么迷信。但我必须保护迷信的那个游戏场。正如怎样才能叫人在骗局中不失认真呢。当然是要把骗局看得煞有介事的。惟其如此才能确保这个精致的游戏能被顺利地玩起来。
   这,或许就是我的人鬼观。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