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式塔意象的成功再现(节选)

(2011-05-19 09:16:07)
标签:

天山论剑

杂谈

分类: 精彩阅读

   格式塔意象的成功再现节选

                                            李敏杰  朱 

 

摘要: 翻译研究的重点日益由静态的文本分析发展为动态的过程研究。格式塔理论对于翻译研究尤其是翻译过程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介绍格式塔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夏济安先生的译作《古屋杂忆》,得出结论:译者应力图在译文中体现原文的格式塔意象,而不追求形式乃至内容的片面对应。
关键词:格式塔理论;格式塔意象;《古屋杂忆》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活动。传统的翻译理论将文本看作是静止不变的,认为译文必须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因此,他们以等值为标准来评价译文的优劣,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被当作是翻译研究的主要任务。历史上围绕“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等展开的不间断讨论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近30年来,人们不再将翻译研究的范围局限于文本本身,而认为翻译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它涉及到文本客体、译者主体以及两者间的动态过程。翻译过程涉及到译者对原文的解读、理解与接受,以及如何将之再现于译文。因此,对译者主体地位的研究也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领域。格式塔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给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取向。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