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日葵照亮心灵(节选)

(2011-02-10 15:41:30)
标签:

天山论剑

杂谈

分类: 精彩阅读

向日葵照亮心灵节选

                                         张艳梅  

 

向日葵是我们北方很常见的一种植物,花很美,瓜子很香,童年的那些岁月,物质匮乏,瓜子几乎是孩子们最好的零食了。读《向日葵》,让人怀乡,怀旧,怀念童年。
  《向日葵》是年轻作家夏泽奎的一部散文、随笔和小说合集。学者韩石山曾经评价夏泽奎的写作:“他的文风朴实,自然,洒脱,真诚,呈现出一种大气的品质。这是他有别于同龄作家的特征,他的执著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在当下文坛尤为可贵。”【1】徐则臣则认为夏泽奎是“当今文坛的多面手”。一般来说,写小说和搞评论的是两支队伍,虽然偶有交叉,不过多半是临时客串,自己的主体身份相当明确,或者说写作立场和身份意识那是很清楚的。就像学者作家徐坤,这位中国社科院的文学博士,大众了解她还是因为她的小说创作。曾有人很形象地说,创作兼及评论很像足球上的双重身份,既是踢球的又是吹哨的,这个双重身份,在徐坤眼里意味着一种两面不讨好的困境:对同行的评价,如果说好,难免被人认为是友情,如果批评,那就不免还要首先自问。那么,我们在夏泽奎的写作中,是不是也会看到这种困扰呢?还是说,他凭借某种努力正在试图超越这种困境?
       诗论文论   夏泽奎喜欢诗歌,尤其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喜欢自然的诗美,他对诗歌的感悟是内在的,努力贴近诗人的生命和呼吸,贴近诗歌的性情和魂魄。我们都知道,诗论不好做,尤其是在诗歌极端边缘化的当下,在诗歌观念纷纭、诗坛诸侯割据的今天,很多诗论都缺乏理性的诗学立场。静下心来专注写诗的人不多,专注读诗的也很少了,读了以后,还能很好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就更不多见了。夏泽奎不是专做诗歌研究的,他的解读更多的是从一个热爱诗歌的读者角度进行的,不过,在《陈陟云:前世有缘,今生无悔》、《众声嘈杂中的诗人郑炜》、《何三坡的〈灰喜鹊〉》三篇诗论中,我们看到了夏泽奎相当明确的诗歌观念:朝向传统,朝向自然,朝向人性,去除伪装和遮蔽,回复生命与情感的本真。他准确把握了他的阅读对象,从无声处的细腻情怀中,让我们看到了他诗意盎然的心灵世界。
    夏泽奎写散文,写小说,他对当代作家的解读融入了自己对于文学的独特理解。我对徐则臣的小说创作一直也很关注,不过阅读和评论的多是他被广为称道的“京漂系列”。夏泽奎则把目光锁定徐则臣的故乡系列,也就是“运河、花街、人家小说”,他认为,经由这些故园记忆的深情书写,独特的生命成长和精神体验构建了属于徐则臣的文学乌托邦。或许是和他的故乡记忆和田园深情有着内在的相通,他的阅读和解读,引起了我的内心共鸣。还有他对阿城的喜爱溢于言表,他对张炜的认同发自内心,他对少数民族女作家叶梅的理解,同样体现了一种坚定的文学观念和人生理想。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