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的雨(节选)

(2010-09-30 11:38:19)
标签:

墨邦博客

杂谈

分类: 精彩阅读

江  南  的 节选

                                            刘志武  

 小时候爱读唐诗,对许多名言佳句耳熟能详,但其中好多仅仅在脑海里印象清晰,再无其他特别的感受,唯独对杜牧的《江南春》特别钟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特别是后两句,读起来好像不经意间拨动了一把古琴的弦,在心中引起阵阵共鸣,挑起无边无际的遐想,任怎么也挥之不去,那十四个字也从此在自己心头生根发芽。
  后来在求学过程中,阅读了很多的唐诗宋词,为应付考试也曾背诵了许多篇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逐渐模糊,只有那些关于江南烟雨的诗句在心中刻下了印痕,时时想起,回味无穷。吟诵起来,仿佛眼前浮现出江南烟雨濛濛、水天一色的景象来,亦或有一种感觉,好像在千百年间,自己也曾出生在江南濛濛细雨中,撑着一把纸伞,彷徨在水乡小镇的白墙绿瓦间,那些在唐宋的天空中流光溢彩、传唱至今的优美诗篇,也像江南的雨一样默默从自己的心头流淌出来。
  江南三月,草长鹰飞,酥草盈盈,细雨如丝,无声无息地流淌到了文人的笔管里。在孟浩然的梦里,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充满了闲情雅致。到韦应物的笔下,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中有画,意境高远。在僧志南的诗中,则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多么清新、自然,读来仿佛闻到花香。连苏轼这样的豪放派大家,笔下的江南春雨也是那样细腻、柔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还是觉得张志和《渔歌子》里的那句好,“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么的洒脱,多么的飘逸,寄情于山水间,相忘于江湖中。同样的春雨,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不同人的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思绪。杜牧心情压抑时郊游寻找酒肆,看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欧阳修伤春,则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忧国忧民的陆游彻夜未眠,“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雨水滴落在年少轻狂的贺铸眉梢,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时交通不便,友人天各一方,一别可能终生再不能聚,故有生离死别之感。长亭外,古道边,阴雨霏霏,轻轻飘落在撑起的伞上,望着远去的故人,依依惜别,满怀伤感。被贬官的王昌龄心情已经够郁闷了,却还要在芙蓉楼上送别最好的朋友辛渐,此地一别,何日相见?“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欧阳修送别时愁绪更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犹为凄婉,“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王观更显绝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