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中国一日(节选)
初到戒毒所
宋志刚 甘肃敦煌 人民警察
3929号
从火车站打的去小吃街吃了一碗菊花粥。面的驶过冷清的市区,过了北大桥,在付警官的指挥下拐入一条沙石路面的胡同,经过一座佛门紧闭的寺庙,驶入了一扇敞开的大门。
一位身穿汗衫,肤色黝黑的汉子坐在院内,上前询问后才确定,这儿的确是我们要来的地方。汉子领我们去了门房,在一个花名册上将我俩的名字打了勾。这看上去偏僻的院落似乎并不寂寞,屋外不远处传来一阵嘹亮的歌声。付警官说:“可能是戒毒所正在组织强戒人员看电影。”出了门发现,院落里还有院落,紧靠门房有两扇铁门紧锁着,一侧有台阶直达屋顶。
我和付警官循声上了屋顶,探身往里瞅。许多身着制服的同行端坐院中,前几排是穿黑色监服的强戒人员。一眼瞄见身材高大的局长端坐在“警服”正中。怕被看见,急忙下了台阶。
汉子从一块葡萄地的木桩上取下一串钥匙,打开了台阶下的铁门。见两个身穿便装手提行李的陌生人进来,好奇的目光像子弹一样齐刷刷射了过来。定会有“瘾君子”以为我俩是他们新来的戒友。将行李放入宿舍,再也无法回避户外的热闹,于是站在门前看起了节目。
是一座长方形的小院,院子中间是一个篮球场,西头的铁门与东头两个铁栅栏遥相呼应。南北两侧是两排整齐的平房,清一色的红色铁制门上白色的门牌号及屋顶的岗亭显得扎眼。这里曾经是酒泉市公安局老的戒毒所,与新建的戒毒所只有一墙之隔。现如今,这里是酒泉市公安局民警培训中心。我和付警察将和其他县市的十多位同行们一道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从今晚起我们将下塌在2号戒舍。
西头靠墙临时搭起了一座舞台,灯光、音响一应俱全。背景是一巨幅横标,上书“酒泉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国际戒毒日文艺演出”,中间写着“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八个醒目大字,右下角是“国际禁毒日主题:‘毒品不是儿戏’”。舞台上女主持人正拖着哭腔为台下的观众讲述着一个发生在本地的悲惨故事。就在不久前,一位漂亮的女孩因男友吸毒而自杀身亡……朋友的叹息,家人的绝望,孩子的哭泣……毒品,你都伤害了谁?
单说天气,酒泉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住在曾经关押吸毒人员的宿舍里,吃着食堂简单却很可口的饭菜,简单地上课下课,简单地与同学交淡,晚饭后简单地出门遛弯,原本复杂的生活突然间变得异常的简单。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