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仁谦:总共花掉200万,去美国留学到底值不值得?

(2018-10-29 08:11:48)

关于赴美读书的经济成本,我们可以大概算一笔账。以美本留学为例,暂不考虑读研。如高中阶段在北京的国际学校就读,保守估计年均学杂费共10万元;标化考试报名,培训,活动参与,文书,选校申请等总开销按20万元计算。如此,赴美前共需约50万元开销。

在美国的本科四年,开销主要为学费+食宿+杂费。学费方面,近年增速较快,大多数的藤校和私立名牌大学早已是五万每年起,连美国本土人民也是一片怨声载道。我们还是按保守预计,每年3.5万刀。食宿费用各地各校差距较大,取平均值约为1.8万刀。杂费主要包括保险,交通,必需品,娱乐等,保守预计每年2000刀。三部分加一起每年5.5万刀,四年22万刀,按现在较为恐怖的汇率,约人民币150万元。

因此,粗略预估下,美本留学的总成本大约为200万人民币。而如果在国内读本科,学费和生活费用相较而言非常低廉,可能只是10-20万元。

带着这个数字,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么大的经济成本,到底值得吗?

我的想法是:纯从经济角度考虑,答案很可能是不值。

因为留美学习带来的好处,非常难以用经济回报来衡量量化。



一些家长想要了解,留学带来的竞争力提升,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在收入差异,乃至用多长时间弥补掉留学更高的成本,实现盈利。

这个问题分为回国就业与留美就业两种情况。如果回国就业,那么情况可能很悲观:中国的雇主们不再迷信海归光环,留学背景很难非常显著提升收入与涨薪的期望。如考虑留学费用的升值机会成本,结论很可能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赚回来”,甚至退休前无法实现。

留美工作则是另一番情景:难度在不断增加,未来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存在一定政策风险;如较为幸运得到了offer和工作签,收入肯定会比在国内有显著优势,但生活成本也相应提高。

那么,留美学习可以得到的,难以用钱来量化,看不见摸不着的好处,到底都是什么呢?

说到底,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东西:思维模式与习惯养成。它可能没法让你多挣很多钱,或一下跃升至社会顶层,但我相信,它可以让你活得更通透,看得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乃至人生更幸福。

在国内,我们见到太多在高考前拼命学习,废寝忘食,进入理想大学校园后却沉迷于网游开黑和娱乐生活的例子。我们见到太多进了学生会只学会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和对领导要毕恭毕敬的例子。

与之相比,美国大学的校园氛围决定了这样的情况永不会发生。从某种角度讲,在中国读中学,在美国读大学可能是人生的“地狱模式”,因为我国教育是先严后松,而美国正相反。在我国中学经历了种种磨练,到了美国却发现八十一难只走完了不到一半。

但是,吃苦永远会有回报,付出永远会有收获。乔布斯说“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意即过往付出的点总会在未来连成线,成就非凡。在美国大学里不管是熬夜写论文和做实验,还是参加社团兄弟会活动,还是做实习兼职和帮教授打杂,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成为人生重要的拐点。

另外,目前我国校园文化中,相比美国最缺失的,我认为是对多元和个性的包容,理解与支持,对人生路径的积极规划,多种角度多个立场看问题的习惯,以及对于非功利性人生目标的认可。这些都将是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在全球化和扁平化的趋势下,留学带来的教育背景和全球视野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这也许是未来最重要的东西。

因此,对于文章标题中的问题,我的答案是,纯从经济的角度而论,不值的可能性更大;但从更全面和更抽象的角度而论,在财力允许,不会耗掉整个家庭半生积蓄的情况下,仍是非常值得的选择。
这笔巨大的投资,蕴含着中国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孩子深沉而伟大的爱与奉献。而孩子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走出舒适区,勇于融入与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笔投资真的换来上述的回报。
- END -

【教师介绍】刘仁谦,香港理工大学翻译专业硕士。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师训主管,负责部门教师招聘,培训及考核工作。主授托福写作,口语与SAT写作,托福114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