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产能过剩”
(2024-04-11 15:16:03)
标签:
产能新三样 |
分类: 时政评论与杂论 |
试说“产能过剩”
周知,按漂亮国财长耶伦老太太的总结,她此次访华在三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中美双方同意就两国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开展密集交流;双方正在扩大共同打击非法融资方面的合作;并将继续进行一系列金融技术交流。她也向中方官员提出了美国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担忧,主要是指“新三样”,即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新能源电池。她称,这些担忧不会在一周或一个月之内得到解决,中美双方将在专门的框架之下进行更加详细、针对性的讨论。这段话引发国内热议。
耶伦所提到的“新三样”产品都是当今绿色低碳产品的代表,也是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工业产品。目前"新三样"的出口增长显著,特别是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的出口额大幅度增加,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绿色能源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新三样"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比较优势的变化。这些产品是否已经形成如同耶伦所言的“产能过剩”呢?我国官方一直在否定这一职责。
恐怕首先要对“产能过剩”下一个比较准确的概念。
何叫产能过剩?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看似产能过剩实际上是资本过剩的表现,但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过剩,这并不意味着资本的绝对过剩。
从微观经济学来看,只要需求对价格不是绝对刚性的,供给和需求总能在价格的调整下实现均衡。反之则无法调整。
现就我国电动汽车的种种情况举例,看官可以与上文相对照得出结论。
在打造电动车科技强国的号召下,我国各地正掀起一股地方政府扶持初创公司发展电动车项目的热潮。大量的民间资本也闻到了“腥味”,也在蜂拥而上。据最新官方统计,目前中国有487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其中大部分是新建的。
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银行去年6月宣布新成立了一个规模470亿美元的基金,用以资助电动汽车及其他高科技行业;地方政府也在做出类似的资金承诺。过去五年,政府对电动汽车销售的直接补贴总计达150亿美元。但业内人士预计,现有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在未来五年只有10%能生存下来。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个行业,很多都会被浪费掉。
看官可以据以上信息自己判断新能源汽车在目前是否“产能过剩”?
除了“新三样”存在官帖之外,耶伦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希望提升中国劳动者收入,以提升其消费能力,进而扩大国内市场的呼吁,是否中肯?当然,她的潜台词是希望通过劳动力的工本支出而加大“新三样”的生产和出口成本,以在价格上抵消与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也毋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