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说“产能过剩”

(2024-04-11 15:16:03)
标签:

产能

新三样

分类: 时政评论与杂论



试说“产能过剩”

 

周知,按漂亮国财长耶伦老太太的总结,她此次访华在三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中美双方同意就两国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开展密集交流;双方正在扩大共同打击非法融资方面的合作;并将继续进行一系列金融技术交流。她也向中方官员提出了美国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担忧,主要是指“新三样”,即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新能源电池。她称,这些担忧不会在一周或一个月之内得到解决,中美双方将在专门的框架之下进行更加详细、针对性的讨论。这段话引发国内热议。

耶伦所提到的“新三样”产品都是当今绿色低碳产品的代表,也是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工业产品。目前"新三样"的出口增长显著,特别是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的出口额大幅度增加,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绿色能源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新三样"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比较优势的变化。这些产品是否已经形成如同耶伦所言的“产能过剩”呢?我国官方一直在否定这一职责。

恐怕首先要对“产能过剩”下一个比较准确的概念。

 何叫产能过剩?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看似产能过剩实际上是资本过剩的表现,但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过剩,这并不意味着资本的绝对过剩。

 从微观经济学来看,只要需求对价格不是绝对刚性的,供给和需求总能在价格的调整下实现均衡。反之则无法调整。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如果某种产品的产能超过本国需求就是产能过剩,那产品出口就可以看成自然的产能过剩的同义词。
  如果从全球经济的范围来看产能过剩的另一面是什么?
 
如果回到按假想出来的需求设置生产配额防止产能过剩,那就回到了计划经济的时代。
 
如果回到产品不寻求国际市场的时代,那就是各国封闭的独立经济,就是保护主义盛行的时代。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如何界定产能过剩?
 
第一,要看国内市场是否有限制竞争的措施,换句话说即是否市场化。比如,政府是否通过价格下限阻止需求释放,比如是否有产业垄断、是否存在政府补贴等使得企业市场竞争不充分,低效企业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被淘汰。
 
第二,要看产品本身的国际竞争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自然存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那出口便是顺理成章。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以临时性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冲击为理由的贸易救济措施,还是保护本国幼稚工业部门的发展中国家贸易优惠措施,其本质都是贸易保护。

现就我国电动汽车的种种情况举例,看官可以与上文相对照得出结论。

在打造电动车科技强国的号召下,我国各地正掀起一股地方政府扶持初创公司发展电动车项目的热潮。大量的民间资本也闻到了“腥味”,也在蜂拥而上。据最新官方统计,目前中国有487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其中大部分是新建的。

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银行去年6月宣布新成立了一个规模470亿美元的基金,用以资助电动汽车及其他高科技行业;地方政府也在做出类似的资金承诺。过去五年,政府对电动汽车销售的直接补贴总计达150亿美元。但业内人士预计,现有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在未来五年只有10%能生存下来。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个行业,很多都会被浪费掉。

看官可以据以上信息自己判断新能源汽车在目前是否“产能过剩”?
除了“新三样”存在官帖之外,耶伦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希望提升中国劳动者收入,以提升其消费能力,进而扩大国内市场的呼吁,是否中肯?当然,她的潜台词是希望通过劳动力的工本支出而加大“新三样”的生产和出口成本,以在价格上抵消与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也毋容置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