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前门,不仅是北京人爱逛的地方,也是外地人必去之处。那些年隔三差五往哪儿跑,只因那的东西杂多全,更接地气,就像逛潘家园,时不时能碰上惊喜。
1979年改革开放浪潮掀起,大栅栏街道供销组长尹盛喜带着20多名待业青年,在前门箭楼西侧搭棚盘灶,开办了“青年茶社”,卖起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他们借了1千元,买了6把大铁壶和100个粗瓷大碗等,用木板架起条桌和长凳,正式开启创业之路。
当时前门是商业中心,客流量大,但缺少供游人饮水休息之地。大碗茶一经推出便倍受欢迎,开业第一天收入近百元,到年底盈利11万元。
此后,尹盛喜又带着大伙不断拓展业务,从大碗茶起步,又经营糖葫芦、毛巾、电子表等多种商品,“青年茶社”也逐渐发展为“北京大栅栏贸易货栈”等颇具规模的企业。到1988年,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又投资兴建了老舍茶馆,成为集商文游综合服务一体的场所。尽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大碗茶却始终保持二分钱一碗的价格。
疫情间也曾去过,宽敞的步行街几乎无人,即便是开门的,也要按规定戴口罩刷码接受消毒等。现在经济低迷,别说前门,就是后来建的一个个现代化娱乐城又有多少人去呢。
制作“逛前门大街”短视频,因其承载着老北京的文化记忆,大碗茶这张名片令人难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