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疫情呈多点小爆发,很频,几乎每天都有几个或十几个阳,不敢出远门,谁也不知啥时碰上爆雷,绿码就变红了。天天基本两点一线,早游泳,下午习书学画,绝对听话,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眼看秋就慢慢过去了,往年逢秋,都要拍点片子,现在环境不行,人也有点发懒,但还是想出去走走,找个近处速去速回,大概问题不大。
首选北海,因为好多年没去了。翻阅博客,还是2012年冬与影友去拍接片,后来曾与同学聚会,疫情又三年,一晃十年,真乃时催人老矣!
北海离家相对近些,但却来的不多,甚至都没登过白塔,究竟它有多高多大多白,不知道,每次只是远远地眺望。
看见巍巍白塔和碧波荡漾的水面,就想起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不由轻轻吟唱......如今歌的词曲作者乔羽刘炽两位老先生都走了,我们也都进入老年。但活泼优美的旋律,一传几代,常唱常新,久久难忘。
要说啥是旅游,旅游就是从一个呆腻了的地方,不顾一切地奔个陌生地,花钱受累也非要跑一趟。其实北京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没去过,但总认为家门口的景尚有机会,其实不然,现在都老胳膊老腿了,即使有兴,恐怕也难再爬白塔了。
从北门进右拐就是静心斋,这儿始为明代普通宫房,原叫镜清斋,清乾隆21年,扩建后为皇太子书斋,清光绪26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从中掠走大量古玩,1902年慈禧再次对其修茸,并改名静心斋。解放后,这里作为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办公之地。五十年代祖父被聘中央文史馆馆员,时年已七十多了,印象中还常常独自乘黄包车来这儿上班,一直上到1966年文革开始......1982年国务院将静心斋归还北海,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
静心斋是一座自成割据的小巧园林,风光如画,妙趣无穷,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等优美建筑布局取胜,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叠翠楼为园内最高两层建筑,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偶遇清代装扮的小姑娘在那儿作做,这是许多现在女孩的追求,不知追求啥?
秋色尽染,静心斋到处是片片红叶倒影。
北海有鱼,猫,野鸭,鸳鸯,麻雀,那天不知谁撒了许多大米,引得一群群麻雀飞来飞去,兴奋之极。后来听说,有个老头天天来撒大米,麻雀都见到他就围着飞......如果是陈米也罢,如果是好米,袁隆平一定会大哭。
荷花池只剩东倒西歪的残荷,秋天真的走远了......
出北海东门,过一条小马路,便是景山西门,那有一条人称的老人街,两侧店铺林立,全是个体买卖,因为便宜,性价比高,北海和景山的游客必来,原来这里非常热闹,央视多次采访。2019年整顿后,许多店铺都没了,如今只剩四家,且门脸朝里开,第一次来根本找不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