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开博以来,已写了千余篇,七八十万人次浏览。十几年来,经常两三天一篇,有时还天天写,这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但从5月起就没正经写过,原因很多,一疫情不断,哪儿都去不了,二怕安检通不过,白费时费力,记点流水账吧,又觉没多大意思,另外4月更新电脑,配置较高,页面生疏,又因身体欠佳,几乎未动过笔。
每天除做些手边事外,也不能总呆在家不接地气呀,但又去哪儿呢。走路不感兴趣,拍片吧,一跑要一天,身体吃不消。最后还是决定游泳,原来隔天去,从六月开始改为天天去,十点多游完到家,午休一会儿,下午习字学画,生活充实,身体也渐渐好转。
说起俺的泳史,可追忆到小学四年级,那时北京只有什刹海和工体两家户外泳池,只在暑期前后开放,一毛钱两小时,场场爆满。那时游泳只须带个泳衣,男的一条短裤,哪有什么泳帽泳镜呀。买票后一堆人在太阳底下挤来挤去,碰哪都汗渍渍的,铁门刚刚打开一条缝,人群便你拥我挤破门而跑。
那时我随两个姐姐省下零花钱,每周去两三次,在煮饺子的池里乱扑腾,竟慢慢学会了蛙泳。每次游完饥饿难奈,泳池外到处都是小摊,姐就买盘灌肠和一份红果汁爆冰,那灌肠煎得脆脆的,浇点蒜汁,再加上红果汁爆冰,冷热齐下,解饱消暑,惬意之极。
上初中时换气还不自如,就那么硬挺着脖子考下了深水证,深水池人少多了,又学了仰泳,还跳过10米跳台,总之游泳一直伴我度过了美好的学生时代。后来文革插队工作身体等等,游泳中断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去英东,但断断续续。
游泳和骑车一样,一旦学会终身不忘。
现在户外的全没了,俱乐部,酒店,学校,部队都有室内游泳馆,甚至许多小区都有。条件好多了,游泳也讲究了,泳衣泳帽泳镜必须,还有带脚蹼和手巴掌夹板的。退休后开始在单位一标池游,后来装修停了,跑到英东,水太凉,交通又不便,再去水立方,条件不错,也是交通不顺。
最后选择奥力健身,泳池25米x15米,天花板为透明玻璃框,阳光直射,干净整洁,服务不错。最重要的是水暖,冬天31度,而一般泳池27,而我惧冷,正中下怀,游三年多了。
这里早7到晚9,很羡慕住在附近五六分钟就到的泳友,而我要坐5站地车。泳友中真有高手,蛙泳仰泳自由泳都很棒,有的能一口气潜25米,能前滚翻转弯,更有能连蝶50米的。许多人不会蝶泳,是因为蝶泳很累,需要有强大的腹肌和臂力,还要控制好呼吸,没有一定技巧和体力是很难学的。
我的自由泳就是在这规范的,一个来回尚可,再游就手臂酸沉,说到底还是体力不足,用上夹扳后速度飞快,很过隐,但常用又会养成依赖。我们现在游泳就是图个乐,健健身,不追求泳速,每天千米就走人,能达到活动目的就行了。
去年泳池又接纳3岁儿童训练,原四道改为六道,分出两道浅水区。现在孩子的条件真好,只要喜欢,父母就掏钱。各种教具俱全,还有体育专科的老师,教四种泳姿及跳水和前滚翻转弯等,孩子学,家长还可直观。
游泳不仅健身,更显示了一种时尚生活。专业人说,游泳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不求速度不讲姿势,慢慢悠悠中即达锻炼全身的效果,尤其适宜中老年人。既然如此,咱就举手宣誓--将游泳进行到底!
9月21号那天人少,九十点钟光线极好,泳池彩色壁板在水中的倒影格外好看,随便拍点与大家分享。
给学员准备的各种游泳教具

泳池在居民楼边上,天花板又是玻璃的,所以仰泳时能看到天空,居民楼和树木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