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此文不过是记录了住院的点点滴滴,但却为亲身经历,以文字回忆,无非为自己留个脚印而已。
当你不舒服了,医生检查后说需住院,就回家等吧。幸运的是第三天早即接北京朝阳区某三甲护士站电话:持本院有效核酸检测证明可入院。于是匆匆收拾东西,下午赶到。由于疫情,家属只能送至指定地方,由护士站来人接患者进病房。此科40张病床,均为双人标间,惟独尽东头是六人病房,而我就在其21床。据说外面还排不少人,能有个床位知足啦!
医院执行三级制医师管理,管床医师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管床李医生是毕业后在各科室转的,来此科不过十余天,小三十吧。她问你答,从几十年前直到今天,直问个底掉,她边问边听边记,显得很青涩。第二天说心脏有个指标不正常,须查血气,抽手腕桡骨动脉血,而平时抽的都是静脉血。这个位置深,很难找更难扎,我忍住疼,也叫她放松,但还是进针两次未果,最后一男大夫从另只手扎到,至今瘀青不散。
一入院,护士首先在前手臂做漏管(埋针),且四天一换,然后立马输液。第二天早五点,在酣睡中灯一下全亮了,刺眼的光把人都愰醒了,21床抽血--28管!即使在该院刚作过十几天的化验也不行,这是例行,统统如此。
以后每晚护士会喊某床某床明天抽血,十点后不要进水进食,多数都少不了21床。
第二天早身着上下紫装,不在编的也不知啥工种的,会预告明天有谁谁做什么检查,自然也都少不了21床。该院雇用了不少这样衣着不同的人,大夫只开检查项目,由一位刘师傅约号,他管着13层14层四个科室,权力很大,约哪天什么时间都由他定,当然也挺忙。
有天上午竟连做四个检查,回病房快12点了,躺在床上浑身散架像滩泥,半天缓不上来,再一看饭,一口没吃全倒了,当然不能说做的不好,只能说我实在没胃口。
一,入院时准备充2000元饭卡,但只充600,不够可在送餐员那儿随时充,后来明白了,大概是退费人太多了。这的饭就是民工饭,馒头大得像我五指伸开微缩一点那么壮实,热汤菜主食全部用一次性饭盒筷子和塑料袋,端不好会烫着。饭菜直接从锅里倒入一次性饭盒,温度可想而知。试想,每人一顿用两三个餐盒,三顿啊,这是多大的污染啊!
送餐员挺好,每到一病房就不停的报后天的早中晚餐,她不仅送餐还负责给患者打水,态度好也挺辛苦。表扬的是煮蛋时间控制还行,没有那层绿色硫化氢了,所以我的早餐天天是两蛋一碗粥。大馒头着实暄腾,但只一两口就全扔了,有时护工都不要。看到垃圾袋的食物,我真不落忍,别说袁龙平了,肯定会哇哇大哭!
二、3月13号下午,护士长突然来病房,神情凝重的问大家,谁去儿科了?然后与每个人对视。儿科,去哪儿干嘛?一时真有点懵......然后她严肃地说,如果今天谁走出玻璃门,就算自动出院,我们会把他东西全扔出去!后来在官网看到重要通知:从13日即刻起,急诊和儿科门诊暂停接诊患者云云。
第二天如临大敌,空气一下紧张起来,大家在病房都主动戴上了口罩,每位医护人员都换上了N95,神情也显得格外凝重。下午不管卧床轮椅统统核酸!后来听说是一位急诊医生去过儿科......这时才知我们赶上了朝阳这拨疫情的虐暴。
原来着病号服尚可下楼进检查室,现在必须由紫装人带着才能出入门岗,检查后也必须由他们领到入门岗。然后我又发现原管床李医生换成了武汉转科的年轻男医生,他说李医生隔离了,没两天刘师傅也隔离了。
关在狭小的病房不知所云,但透过玻璃窗见街上冷清了许多,医院对面的银行餐馆小超药店邮政便利店等都关了,连医院的小卖部也关了。两天前病人缺东西,打个电话小卖部会送,当然很贵,而现在有钱也没地买了。眼前一片萧条,难免心事重重,唉,小命就搁这儿了,爱咋的咋的吧。
三、真要感谢强大的网络,是它把所有信息都传到了小小手机上,在一个相对封闭环境里还能了解国内外大事,真是百无聊赖寂寞中的一大幸事!病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有时上午抽的血下午就在手机显现了,只是字体偏小。试想如果没有网络,病人与亲朋好友不能联络,又不能探视,两头干着急,该有多闹心!所以要感谢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幸运!
第二要感谢新冠君。为啥?过去探视一牌两人,控制不住,后交押金,还是不行。试想六人病房,一人一家属,十几口子叽叽喳喳该多烦呀!现在好了,谁也别想进。营造安静环境,对住院病人至关重要,难道不该感谢吗?
六人间只有一个护工,是沈阳一60多患者乘私家车雇的,早我两三天,不太说话,夜里戴氧气还戴口罩,还自配氧气装置。后来自说身体很好,一直跳广场舞,还演出等,再后来发现跳的肚子疼了,然后越来越重,于是进京求医。其护工河南人51岁,对其照顾有佳,人也老实,就是显得木纳,在京做了五年护工,还像初来咋到,看护几天,楞不知病人的主治医生是谁。没事时永远坐在小凳上,大家聊这说那,她没任何表情,只说打工攒钱纯为儿娶媳妇备彩礼(女儿已嫁)。患者周三出院没手纸了,让帮买一卷,她竟说不知去哪儿买,结果闹呛了,大伙劝了半天,才勉强凑合了两天。
我呢,正好周三上一早要作微创,术后六小时不能动,24小时不能下床,虽不太懂她的话,但毕竟认识吧,用一天也无妨,后来19床说去年九月住院时,谁都嫌她笨没人愿用。
我一下急了,赶紧与本院护工公司联系,晚上即带一重庆50岁,孙子已10岁的护工,看着还机灵,干这行八年,就留下了,第二天术后也很尽心,又增加一天。现请护工一天250块,交公司60,她们都舍不吃,更不舍租折叠床,吃不好睡不好,也蛮辛苦。
四、这次入院方知即使三甲医院,有些生化的研究课题本院也作不了,要请有关大学实验室或生化研所究配合。其结果就是让医生对你的病情有进一步了解,以决定今后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此检查完全自费,医生只推荐,不强迫。来医院不就是就是治病嘛,自费就自费吧,一般人都接受。
那天早上,18床被抽两管血放置小桌,八点多进来一位着黑西装挟皮包的男士要拿血样,18床不干了:你凭什么拿呀,你有资质证吗?男说我就是一取活的,身上没有资质,双方争执起来,大夫护士全来了,向18床一再解释,未通。
后来20床22床都拿出自己在山东和顺义作的同内容报告单,自费1200元,还盖大红章,这时才知“外送”早已是普遍的事了。恰恰下午主治医生也和我说这事,自费800,同意,但血样是大夫取走的,没产生异议,而18床是个人取,难免产生怀疑。其实各医院与这些研究所肯定都签约有先,大概这就是现代医学的通力协作,共创双赢吧。我的报告直回医院,医生告之后,再看手机已拉黑。
五,17床出院那天,护工忙着把东西往楼下送,恰巧其主管医生胸前抱个病历夹来了,又正赶上病人更衣,她对医生说,劳驾递下我鞋好吗。本是举手之劳,医生却看看,用傲慢的口气说,我的医生喂!好像医生就不该给病人递鞋,这不是她份内事。当时令我惊讶不已,不过最后她还是低下医生高贵的头,把鞋递了过去。
医院的周六周日是放鸭子,只有两个大夫值班,都不认识。此科因服药关系,很多人需要空腹,餐前餐后,睡前测指尖血糖,这是医生的事。测血糖首先要问病人哪个手指,然后轻柔,让血液充盈后,再消毒刺针,第一滴血用棉纤抹去,第二滴血才进血糖仪,几秒后显示数值。但有的医生不按规操作,第一滴血就进血糖仪,我提出疑义,他还说都差不多嘛。
一次一女医生操作,她让我拿消毒棉纤,她一手拿血糖仪,一手执针,从指肚一侧下针,血散,她要再扎一针,我说再试试吧,果然擦干血迹后还是有效的。
我说每天送饭是定点的,但每人吃的时间不同,而那么多人不可能都准时测,建议自己计时,到护士站测,最为准确。她不屑一顾地说,每个人的峰值不一样,不可能都准。我说正因如此,国家才制定了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标准值,应该都按此执行。她说我是研究生,各科检测方式不一,我无权改等等。后来我拒作这种毫无意义的检查。
六、此行除家属没告任何人,几天后有影友问,怎么不见你发东西了,旅游了,还是搞大作呢?我没理会。后来问的人多了,还是没太在意,再后来晚十点多,还有人通过摄影队在找我,说我失联了......不行了,不能不亮相了。正巧那天下雪,我站在13楼立即拍点该院雪景发至网上,告之我确实这几天不在家,去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请大家放心,一切安好。大伙儿这才松了一口气,说平安没事就好,我们放心了......事虽小,但想着有人常惦记着你,是不是也挺温暖呢?
七、22床山东曲阜孔是儿子陪同复查,儿子在医院对面租了民俗房,而查后回不去了。孩子从小懂事,两三岁就在地里帮父母干活,大了又自学做得一手好饭菜,后考入河南商学院学园林设计,假期到处打工挣学费补贴家用,从没让父母操过心,大伙都说她儿子优秀有福气。因疫情在医院附近,住民俗的也要隔离14天,母子相距咫尺却不能见面,想想都挺悲,最后孔还是果断自己先走了。
再后来20床是位嘉峪关普通公职人员,51岁,也是复查,热情直爽,那天突然要求病人也要戴N95,双层外科的都不行。她雪中送炭,立马掏出自己的N95分给大家。她的独女从小酷爱数学,只有数学高考满分才有资格报考中科院数学院,而她是那届惟一录取的女生,厉害的是她在国内已通过了钢琴10级小提琴10级,现留学英国,是位全面发展优秀孝顺很有个性的女孩。
17床走后,来了位40多岁河北滦州人,口音类似赵丽蓉,嗓门大,句句挑后音,挺逗。她来复查,一家三口居三地,因疫情所扰,整天惦儿念夫,一天到晚电话不断,着急呀,即使熄灯也不停。最大困扰也是检查后回不了家了。从这儿走吧,火车停了,转公交吧,封城了,从那走吧,小区又封了,打私车吧,又受核酸限制,总之疫情莫测,时时爆雷,处处碰壁,变化真比翻书还快......而读高二的独子几乎没有个人生存能力,不会做饭,也不会叫外卖,一拧煤气阀,竟把手背汗毛撩了,吓得要跳楼......最后只得靠她遥控求助老师,每每边说边泣,大伙很同情,却无能为力。
虽然六人间,床位周转也快,但不管哪拨的,都相互尊重处处和协,病友间帮助打饭打水也是常事。在这儿学到很多东西,也更了解了生活,真的,再次感谢大家!
仔细想想,人生真的很奇妙,一个月前还在游泳,一个月后却躺倒病床......说白了,其实人生就两件事,一生一死,活着是偶然,死亡是必然。经过风风雨雨,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时间就更显弥足珍贵。东航3.13MU5735事件告诉我们,不知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
衷心地祝愿大家--热爱生活,珍惜今天!祝愿每位朋友的生活更加舒适,更有质量,更有情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