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2021-12-14 14:20:29)
分类: 人物剪影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北京有多少条胡同,不同时代有不同版本,很难一锤定音断定胡同的确切数字。
       座落于东城区的史家胡同东西长700多米,其之所以在京城名声鹊起,除有全市独家胡同博物馆,历代名流高官扎堆的故居,还有1939年建校的市重点史家小学,令人咋舌的是,这几年学校周边房价炒到了三十多W/平方米,让本有故事的胡同变得扑朔迷离,无言以对。
       整个博物馆占地千余平方米,有8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中间是七八米长,两三米宽的史家胡同沙盘,灰墙灰瓦,130个院落微缩复原,还有不同年代的老物件,吸引着许多老北京顿足感慨。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史家胡同博物馆在紫禁城东侧,地处北二环里,毗邻长安街,谁能在寸土寸金之地,筑建千余平方米的胡同博物馆呢,这要感谢民国文坛三大才女(冰心,林徽因)之一的凌叔华!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年轻时的凌叔华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旅居英国30多年的凌叔华格外思念故土。1989年末在女儿陪伴下,终于又回到她眷恋的北京。1990年刚过完90岁生日,便被确诊乳腺癌复发,昏迷数日后,仍让医护人员用担架抬至北海公园和自己生活多年的老宅。弥留之际,已不能言语了,但还在纸上写了些横横竖竖的线条,有人说像字有人说像画......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女儿,外孙陪凌叔华来到北海公园,了却她多年心愿。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1990年5月18日,临终前的凌叔华躺在担架上,与女儿外孙说,又回到《古韵》里“我们北平的家”了。史家胡同精诚实验幼儿园小朋友亲切地叫凌奶奶,那一刻她很欣慰......
       6天后,凌叔华带着美好的记忆,走了。她过世后,独女陈小滢将这个二进四合院及花园产权赠予史家胡同街道用于公益,后经改造,筑建了今天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和史家胡同精诚实验幼儿园。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凌叔华与陈西滢的独生女陈小滢。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陈西滢与女儿陈小滢及女婿在欧洲。
       很多人也许不熟悉凌叔华,其实她是民国双料才女,在中国文学史,绘画史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凌叔华(1900年3月25日--1990年5月22日),生于北平一仕宦与书画世家,其父娶过五房夫人,凌是四房所生,家里排行第十。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出身翰苑,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授一品顶戴,官至顺天府尹、直隶布政使,相当现北京市长,河北省长。凌府是座高门大户的五进深宅大院,正门开在干面胡同,后门在史家胡同。凌叔华结婚时,其父将后花园拥有28间房的二进四合院作为嫁妆送给爱女,大门开在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凌叔华画的当年凌府高门大户的五进深宅大院--我们北平的家。
       凌福彭精于词章,酷爱绘画,曾与齐白石、姚茫父、王云、萧厘泉、金城、陈半丁等著名画家过从甚密,组织“北京画会”,家里常有文人墨客出出进进。
       这种家庭与生活环境,使凌叔华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并首先爱上了绘画。六岁时,便用木炭在院墙画了很多山水花卉和人物,被其父朋友发现赞叹不已,并建议其父给她找老师……
       这样,凌叔华拜了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著名女艺术家缪素筠为师,还和文化艺术界怪杰辜鸿铭学习古诗和英文。七八岁时,再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又得齐白石亲传,后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使她画技打下坚实的基础。
       凌叔华在天津第一女子师范读书时,与邓颖超同学,比许广平高一届。她像一枝出水芙蓉,文采超众,引人注目,作文常在校刊发表。
       1922年22岁的凌叔华考入燕京大学预科,曾与即将毕业的谢婉莹(冰心)同学一年,翌年升入本科外文系主修英法日文,并听过周作人的“新文学”课,后成为周作人的弟子。美丽的燕大校园,一年四季洋溢着诗情画意,凌叔华的美学文学灵感共同迸发,自由泼洒着她的一腔青春之歌......
      大学凌叔华的画艺已熟到偶一点染,必有物外之趣的程度。后来,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看过她大部分画作,评论:取材大半是数千年来诗人心灵中荡漾涵泳的自然,在向往古典的规模法度中,流露她所特有的清逸风怀和细致敏感……
       虽然她爱画,但写作也令她倾心神往。当胡适、郭沫若、冰心等人以其各自风格独特的新诗风靡文坛时,她的创作欲望则像一盆刚刚燃起的烈火,愈燃愈旺。  
       她在大学作画的同时,又开始以白话执笔为文,在《晨报》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资本家之圣诞》及杂感《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等。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凌叔华在史家胡同24号院的自己书房工作。    
       1924年5月印度文坛巨擘泰戈尔应齐白石之邀访问中国,时为北京大学26岁留英博士教授兼英文系主任陈西滢负责接待,并与徐志摩当翻译,凌叔华也是学生代表之一。有人提议在凌家大客厅,于是诗人才子画家二三十人齐聚一堂。客厅用一百多枝鲜花布置,现磨的杏仁茶,预定的点心,场面高雅不俗,富有韵味。凌叔华的端庄大方,风情万种,给泰戈尔留下了极好印象。事后,泰戈尔夸赞:凌比林(指林徽因)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才女。
       凌叔华晚年回忆说,那时年轻气盛,目无尊长,当众人面问泰戈尔:今天是茶话(画)会,敢问你会画吗?有人警示她勿无礼,她也不在乎。泰戈尔果真欣然提笔,在备好的檀香木片上画了些与佛有关的佛像及莲花,还连连鸣谢。当时的名流徐志摩、丁西林、陈寅恪、胡适、林徽因以及陈西滢都在座。也就是在这次茶话(画)会上,她结识了陈西滢。
       之后,他们书来信往,讨论文学艺术。凌陈二人对文艺有着同样的爱好,写作绘画、评文论艺是他们一生中共同的精神寄托。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凌叔华祖籍广东,此为番寓作。
       1925年1月,凌叔华奠定其在文坛上地位的成名之作《酒后》在《现代评论》发表,之后再发短篇小说《绣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使其顺利跻身文坛。她以一只善于调理丹青的手,又将平凡的,甚至有点俗劣的材料,提炼成无瑕的美玉。其文字清秀俊逸而又朴实无华,哀感隽永而又浪漫生情,清朗明快而又淡雅细腻,独具“闺秀派”之风。
       凌除在《现代评论》上发表小说外,她还不断在《新月》、《晨报》、《燕大周刊》等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成为《现代评论》唯一女作家和日后新月派的主要小说家。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1926年6月凌叔华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像冰心一样拿了该校金钥匙奖,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聘为画师。同年7月与陈西滢结婚,婚礼朴素简单,之后俩人去日本旅行,边学习边度蜜月。后凌叔华留京都一年,研读菊池宽、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等作品及日本艺术。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1929年陈西滢应聘赴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及外文学系主任,凌叔华也随夫到武大,主编《武汉文艺》,授课之余,还努力创作。抗战爆发后第二年,日寇铁蹄威胁着武汉,她随校迁往四川乐山,两年后应蔡元培之邀到燕京大学任教。战乱给她带来痛苦,情绪不安,这期间她写作不多,主要对东方艺术和戏剧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1946年陈西滢受国民党政府委派,赴巴黎出任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代表。翌年,凌叔华带女儿陈小滢去伦敦与陈团聚,从此定居欧洲。在伦敦,她在大学讲授东方艺术与戏剧,这时期她主要从事西方文学和艺术研究。1953年她的代表作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在英国出版,很快风靡世界,被誉为是一部令人陶醉的作品,瞬间她也成为第一位征服欧洲的中国女作家。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凌叔华与陈西滢,陈小滢在欧洲。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凌叔华擅于刻画女性的细腻内心,所以沈从文把她比作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曼殊斐尔是以细腻笔法描写心理而闻名于世。徐志摩则说:曼殊斐尔是心理写实派,而凌不仅写实,简直是写真!随你怎样奥妙的,细微的,曲折的,有时刻薄的心理,她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她手里擒住的不是一个个的字,而是人的心灵变化真实!
      1956年至1960年,凌叔华又应新加坡南洋大学之聘,担任该校中文系中国近代文学和新文学研究教授。1960年,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和马来亚青年书局,出版了她的《凌叔华短篇小说选》和散文集《爱山庐梦影》。
       高门巨族蕴育下的清雅温婉的独特风格, 使凌叔华的作品如平静的涓涓细流,于素朴中见神韵,于清淡中显幽远,带有传统的古典美,充分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气质。
       凌叔华的绘画在国内外有着很高的声誉,定居海外的几十年,她凭借一手高超的绘画技艺,先后在巴黎、伦敦、波士顿,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她既善工笔,又善写意,墨迹淡远,秀韵入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人常把书法、绘画、诗歌融为三位一体的艺术,她的作品便恰到好处地控制了这三要素。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当时著名法国传记作家、法国艺术学院院长莫洛亚为她的画展写下锦上添花的序言,并称她是一位多才多艺心灵剔透的中国女性。
       凌叔华是闺秀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沉静平和的性格以及古典文学的浸染,形成了她温婉娴静的文化心理。她的画意境悠远,她的文章意味隽永。她一生紧握两支笔,一支画家之笔,一支作家之笔,这两支笔陪伴她度过了传奇而又漂泊的一生......
史家胡同博物馆(上)
     后有人评价民国双料才女凌叔华:前半生出生豪门巨族,才华天授,年少成名。夫君陈西滢学识卓越,稳重宽厚,终身爱她,包容她。后半生浪迹四海,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此生既征服了男人,也征服了女人,最后叶落归根,与陈合葬无锡,成了最有魅力的传奇。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前门:内联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