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生命,远离足球!

(2006-04-15 01:53:33)
    “带三个表”的经典口号,是:珍爱生命,远离博客。
    俺也抄袭一下,只是以足球代替博客。
    现在的确到了发出黄色预警的时候了。
    四年一度还复来,满座衣冠皆胜雪。
    虽然德国世界杯要到6月份才正式开幕,但怀春几载的球迷和伪球迷,早已经开始预热了。
    昨天吃饭的时候,一个香港孩子已经发出誓言,换台大点的电视,要把自己最钟爱的巴西队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想想对于球迷而言,心态竟然如此相似:4年前,也就是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幕之前,我毅然把家里的德国盒子,换成了一台TOSHIBA彩电。
    这也是俺结婚之后,第一次独立决定家里的重大事项。大智大勇,何止于言。
    自己的球迷生涯,到今天而言,也大概十四五年了吧。
    1994年世界杯,是第一届完整观看的世界杯。
    当时在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两台大彩电,外加一个投影,转播所有重要场次的比赛,中间还放些不着五六的滥片子,以为消遣。
    和几个狐朋狗友,一起拎两瓶可乐,一些零食,遇到自己钟爱的比赛,早早就去占场子去。女孩子也有装伪球迷的,看到马拉多纳出来,狠不得跳到桌子上。
    可惜老马昙花一现,对于伪球迷,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当然,也有进化得快的伪球迷,很快就爱上了“马尾巴”巴乔。
    我么,在欧洲是德国球迷,在南美虽然也是阿迷,却不肯与“马迷”同流。
    那届世界杯,记忆中,只剩下巴乔的忧郁,瑞典队的神奇任意球组合,德国队的没落,以及小个子“大大罗”的演出了。
    1998年世界杯,我正在忙自己的毕业论文,辗转与四川、上海以及学校之间。
    在上海的时候,由于白天做实验,晚上下定决心,只看11点多开始的第一场比赛,第二场转播绝对不看。
    但后来实在忍受不了诱惑,后果当然很严重,但没有耽误自己按期毕业,已经是大幸。
    2002年,那个时候我已经到了北京,流落到了现在的单位。韩日世界杯,虽然说不上精彩,但时差上好一些,可惜自己喜欢的德国队,终于众望所归地倒在了最后。
    记得看决赛的时候,是和联想的很多朋友,一起在三元桥附近的一个酒吧中。人多一些,看足球还是更有气氛。
    至于我们家LP,在遇到我之前,连足球是多少人踢的都不清楚。
    LP第一次陪我看足球,是2000年欧洲杯。她第一次赌球,就是欧洲杯半决赛荷兰对意大利,她赌荷兰胜。
    但事实证明,那是历史上最鬼使神差的一场比赛。荷兰队罚丢了三个点球,也成就了“圣托尔多”。可见,“橙色军团”命还是不够硬。
    虽然欧洲五大联赛还未收关,冠军联赛也刚进入半决赛,但世界杯的气氛已经逐渐浓起来。
    不管出点什么状况,都可以与世界杯无限关联起来,比如索林和贝隆过阴招,比如艾马尔伤了,比如因扎赶“末班车”等等。
    德国虽然是东道主,但却不怎么看好,克林斯曼上任之后,德国队并非完成“铁血战车”的再造,1:4惨败于意大利,使得德国的“强队恐惧症”难有痊愈的迹象。
    阿根廷,不知道,小组赛就是硬仗,先防止重演四年前的悲剧,再说别的吧。
    巴西,看上去是个完美的球队,小罗加上卡卡,还有小儒尼尼奥的任意球,但后防和门将都有隐患。
    英格兰,双“德”领衔的所谓“世界最完美”中场,也许只是泡影。
    意大利,看上去也没有太多软肋,如果不遇到点球决胜的话。
    法国,齐达内老了,亨利能抓住最后的机会证明自己么?
    其实最想说的,还是另外一个球队和一个人:乌克兰和舍瓦。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舍瓦是幸运的,他没有象很多个人辉煌的前辈一样,终生无缘世界杯的殿堂,没办法,国家队实力太有限。
    也许乌克兰未必能重复当年克罗地亚的奇迹,但这又有什么要紧?
    演出倒计时开始了,少一些伤病,少一些宿怨,就好。毕竟,足球是一项无限接近于圆的运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