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晚饭,正好有一道菜,竟然颇象煎饺,虽然皮厚了一点,馅也差了一点。
几个中国来的学者在一张餐桌上,说着中文,突然无比想去吃一顿中餐去。
按道理说,也不至于,湾区在整个加州,也算华人餐馆比较多的地方。虽然味道算不上正宗,但勉强也能称之为中餐。
然后便是算计着,周边有什么好去处。
最近的,当然是学校周边的GREATCHINA,中文名为“丰年”。什么风格的?基本上属于川菜、粤菜加上家常菜的杂糅风格吧。
去年在的时候,经常过去吃。每次必点的菜,则是“两张皮”。
这个菜名,别说老外吓一趔趄了,就是华人,也大多摸不着头脑。
按照我的看法,其实很简单,有点类似于东北大拉皮,加上点虾,然后调料换成芥末。当然,芥末的分量,可自行掌握。
除此之外,其它有印象的菜,除了老外爱吃的“咕老肉”之外,就是梅菜扣肉了。
去年的时候,由于一个北大来的兄弟,不能吃所有带翅膀的东西,以及羊肉什么的。所以,当时点菜,也颇费脑筋。
除了丰年之外,略远一点的,则是一家叫“川味轩”的酒店。
名字如彼,特点似乎也无需多说。就在月前,还和几个啸聚加州的大学同学,一起去撮了一顿。
“东坡肘子”等名菜,自然是一扫而光。虽然现场有几位家眷在场,但下箸的气势,也隐然有些大学时代饿鬼投胎的风采。
该酒店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历年的BERKELEY春节联欢活动,也是赞助商之一。
可惜的是,去该处,非有车不能方便。
还有就是99大华超市周边,据说有家涮羊肉的店,还算不错。
只不过,也是交通问题,做BART之外,首尾还要各走10多分钟的路。
去的时候,饥肠辘辘,哪有力气走?回的时候,酒足饭饱,又哪有力气走?
幸好我们这些学者中间,还是有领导在的。在这里学城市规划,来自天津市商委的老赵,那也算专业人士,印象中餐饮零售业,应该归其治下。
最后的结论是,让领导搞定美国的餐饮业,展示天津市领导的国际化水平。我们全部加到MAILLIST中间,等待磨刀霍霍。
这么大费周折,终究让我有些惦记北京了。
哪怕我们小区周边的饭店,回忆起来也充满着温暖。
火锅、吉菜、川菜、海鲜、赣菜,还有台湾菜,这还仅仅在小区周边。附近的望京和亚运村,更是饕餮所在云集。
据说北京的春天到了,风沙一起,虽然影响点视觉,但嗅觉应该还是发达的。
但愿自己胃的退化速度,还没到一个临界状态,阿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