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按年龄学做家务活?

(2012-06-28 07:08:02)
标签:

家务活

年龄

习惯

游戏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家庭教育

育儿技巧

分类: 父母教育
  前不久,在网上疯传《儿童学做家务事年龄表》,据说是曾经出过8本畅销书的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的。她指出,做家务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并能帮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此,你该如何做?
  
  伊丽莎白·潘特丽的原文我没有看过,下面摘录这份《儿童学做家务事年龄表》的一些内容:
  9-24个月: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如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除了以上技能外,还要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并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则要学会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并且学会收拾房间的技能;
  7-12岁需要学会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擦地,清理洗手间,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
  13岁以上: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修剪草坪等繁杂的家务也被列入清单。
  
  这个表好不好?好!那假设你有1-13岁的孩子,你是否也准备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很抱歉,如果有父母真按照这个条条框框去做,十有八九是做不好的。年轻的父母,不能看到什么好东西,就期盼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不加思考的拿来主义,是不会教育好孩子的。为什么?道理也很简单,教育是一个整体,牵涉到一个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能否认,做家务确实是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教会孩子实际生存的技能,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帮他们更好地从幼年到成年过渡。可是,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以及独立能力。说白了,是让孩子学习如何在复杂社会的生存能力和面对人类劳动的态度,以及如何使用外部资源的问题。在这点上,是和教育的核心相符合的。
  
  但是,婴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模仿,童年期的孩子虽然可以教一些,可假设教的人言行不一,孩子是不可能真正学到应该学的东西。现在的情况是,孩子出生请月嫂,大一点不是请保姆就是让老人协助,年轻的父母要想一下,每天自己回到家里,都做了什么家务活?如果父母自己做的家务都屈指可数,你指望孩子会喜欢做?
  
  在这里,真不能不提我原来的一个老同事,她从医院回家后,就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全职在家带孩子,连小时工都不请。她不是没有经济实力而请不起,是她认为为自己的老公和孩子洗衣服、做各种不同口味的饭、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当然,她老公也绝对不是甩手掌柜,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所以,一家三口过的很甜蜜。参见《想做“好妈妈”请先检视自己》。
  
  所以,让孩子做家务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即父母必须发自内心喜欢做家务,是把家务活当成为家庭奉献和增加幸福的方式。否则,连父母都认为家务活很无趣,且是又脏又累,那孩子怎么可能认为劳动是必要的和是一种享受?如果父母为了教育而教育,强逼孩子做家务,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反而增加孩子对劳动的厌恶。参见《让孩子记住“妈妈的味道”》。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在目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人类劳动的方式也变得比以前复杂的多。但不管是谁,除了继承和非法获取以外,其他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得。一个社会人,若对劳动有种热爱,就比较容易出成绩和获得快乐。孩子需要明白,谁也无法脱离社会,而你在为别人服务时,也是在为自己服务。当然,能利益最大化就更牛了。
  
  在让孩子做家务上,家长决不能采取命令的方式。在人的内心中,都是向往自由和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命令,也许会迫于权利或武力,而忍辱负重的屈从或采取变相反抗,但等到他们有力量的时候,就一定会有反抗行为。所以,较好的初期家务活训练,最好是家长采取“请求”帮忙的形式,先让孩子知道这是获得尊重的方法。参见《点评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刚开始让孩子做家务的具体操作,家长还需要善于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进行任务分解。比如,初期你让孩子择菜可以,让孩子收拾衣物就不是很理想,很可能因为分类能力不足而做不好,容易丧失自信心。可让孩子先学叠衣服、收袜子等,孩子既容易明白“任务”和学习操作方法,也较容易达成家长的目标。等孩子有一定分类知识,就可以让孩子归类。
  
  从孩子的习惯养成上,需要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其前提是需要家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按照孩子的生理周期抚养,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这样训练,孩子才能先内化界线和逐渐养成习惯。比如,家长带着3-4岁的孩子到景区玩,最好安排午睡时间,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和使门票利益最大化,而放弃孩子午睡。
  
  但最重要的是,家长让孩子做家务,一定要是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孩子可从玩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增加亲子关系,也在各种感知器官参与学到直接经验的知识和锻炼手、眼、脑的配合。所以,当家长把家务活当成一种游戏来奖励给孩子,而不是当成一项工作任务或“苦”差事,那家务活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引诱”。参见《让孩子痴迷“家务活”游戏》。
  
  家长让孩子做家务,最可怕的是拿金钱或物质勾引。家长这样的做法,会越来越难于满足孩子不断提高的物质和金钱欲望,当某天孩子感觉你“支付”和其劳动不等价,或你不给的时候,他们就会拒绝做家务,甚至这个坏习惯延伸到孩子学习和交往中。如果父母真想给孩子赚钱的机会,则要提供家务活以外的任务,例如替邻居遛狗。参见《别让物欲玷污孩子自然天性》。
  
  也许有家长会问,如果孩子不做家务活,或总是不配合且抱怨怎么办?真发生这样的情况,父母只能从自身挖掘原因,也只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其实儿童教育教育不深奥,也不复杂,关键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家长如何引导和示范,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自理和养成良好习惯。当然,改变孩子的习惯,也别指望几天、几月就可以完成的。(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教养坏习惯:明贬暗褒护犊子》        《能让父母“捶胸顿足”的例子》    

  《不要介意自己孩子是脏孩子》          《别让物欲玷污孩子自然天性》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学前孩子不想认字怎么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