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当官官迷班长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家庭教育育儿技巧育儿理念 |
分类: 父母教育 |
前不久,一个朋友说他5岁的丫头是班上的小组长,现在想当班长了,然后问我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我朋友虽然也管一群人,可不是官迷,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他觉得孩子这么小就想当官,不是好事。
幼儿和童年期的孩子,想当官的想法绝对没有这么龌龊,想当官只是他们喜爱表现的一种方式。他们几乎不会以权谋私,也很少知道权利越大,其背负的责任越大。所以,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定式去分析孩子。如果父母不能摆脱固定思维,就会加入许多自己的主观看法,歪解了孩子的真实意图下,家长会认为孩子行为“不轨”。参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学会观察》。
那孩子为什么喜欢当官?其原因简单的不得了,就是兴趣!对什么兴趣,使他们产生当官的动力?无非是当官可以最接近老师,可以方便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指挥小朋友,能比较容易得到赞赏和夸奖,等等。这一切都能让孩子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成功体验,增加自信心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见《听话的孩子不可能成为领袖》。
所以,当我朋友问孩子当官是否好的时候,我井中月立马就说是“好事”!大家不是总感觉难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这种孩子送上门的事情,岂不是等于你快速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和目标?别以为孩子想当官不是兴趣,只要是孩子主动想去做的事情,都可以说是兴趣,这种内生的动力,要是父母不利用的话,就白白浪费教育的良机!参见《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续)》。
说到这,呼……,砖头飞过来了!
难道只要是孩子高兴想做的,都是他们的兴趣,都需要养?好比3岁以前的孩子,喜欢捡食地上的杂物,难道为了养趣就鼓励这样做?答案是“否”吗?错,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是”!孩子的养趣,不管是好是坏,就完全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帮助其发展,这叫放纵!说白了,是父母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孩子兴趣的本质。参见《让孩子真心快乐是教育根本》、《孩子捡地上的东西吃怎么办?》。
所以,就算孩子有是你不期望的兴趣,也不能打击、责备和禁止,否则孩子不是迫于压力而放弃,导致以后对什么对没有兴趣,甚至是孩子和你对着干,越阻止越要做。养趣的其核心,是要利用孩子内生的动力,往你期望的方向走。比如孩子捡食杂物,表面兴趣是捡食,但其实质是孩子喜欢观察、比较、探索新物质。
假如你的孩子想当官,就算你清高也不要惯性思维,认为孩子想当成人眼里的“官”。父母最好的做法是,要让孩子知道:选择当班长,你就会很累,要有表率,要比别的孩子做的好,才能让别人尊敬和听从。需要公平、耐心、自我约束,学会倾听、认同他人不同的情绪和接受不符合自己意愿的意见,并承担对应责任!参见《我是如何培养孩子领导力的》。
在孩子提出要当官时,父母可以“要挟”孩子的。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当班长就需要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要持之以恒。于是,你可以布置一些孩子肯定能完成,但又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任务,如每天让孩子在8:30以前洗漱完毕,否则就不能算达标。也许,你每天让你头痛的睡前洗漱难题,迎刃而解了,你就偷着乐吧。
当然,孩子在实际当“官”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父母就正好可以往知识或能力上引。如和排队相关,就教孩子数学方面的知识,让孩子把所学的数数能运用到实际中。而遇到“不听话”的小朋友,就要告诉孩子仅靠“官职”是很难服众的,最好是竖立实际的权威,比如你很会带着大家玩有意思的游戏,而且还很有创意!参见《这样的算术,不学也罢》、《真正的会玩是一种高级学习》。
反过来,当孩子满足了“官”瘾,也要把管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其他方面,这既是知识的复用,也再次刺激孩子新的“官”瘾,使兴趣能维持在较高的程度。比如,在幼儿园向老师学会如何摆放桌子和碗勺,那回到家里,父母就可以把孩子的衣柜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会整理,按照分类、用途等特点进行摆放。参见《让孩子痴迷“家务活”游戏》。
让5岁的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和管理,比学什么知识都有用!这些有感性认知的直接经验,对孩子一生是极有帮助的。有趣的是,你没有想着逼孩子去学习,可当孩子真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管理能力,必然会自动去补充所需的知识,他们就会追着你要学某些知识了。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一个兴趣引发另外的兴趣。参见《孩子未来成功基础是人际交往》。
所以,当你的孩子提出要当“官”,父母千万不要浪费教育孩子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胆汁质、多血质的孩子。正确的引导,远比单纯帮忙和阻止要强得多。因此,在承诺给孩子充分支持的基础上,你打了“预防针”孩子依然想去挑战自己,那父母的最佳表现就是:和孩子一起商讨“竞选演讲”吧,那怕只是对老师说说。(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家有双宝,打闹也是一种学习》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孩子只爱看卡通动漫书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