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接受即将出生的弟妹

(2012-03-23 07:06:53)
标签:

二胎

家有双宝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家庭教育

育儿技巧

育儿理念

分类: 家有双宝
  按:总有朋友针对家中两个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提出如何教育的问题,由于问题比较大,我井中月拆分成一个小系列,第一篇是《你真的准备好生第二个孩子?》,本文是第二篇。
  
  书接上回,前年,我的一个朋友,儿子不到2岁时又怀上了一个美妞儿。我朋友非常的高兴,感觉总算给大孩子找了一个玩伴。可是,每次和孩子提起未来的妹妹时,我朋友总感觉儿子看自己不是很高兴。结果她丧失了许多教育的时机,导致未来出现问题。
  
  在经过与孩子的协商,全家都以期待的心情来准备迎接新生命时,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事情可做了。其实,孩子是非常易变的,如果父母在孕期忽视大孩子的感受,会在无意中造成伤害,以至于等新生儿出生以后,孩子感到不平衡和出现不必要的嫉妒。因为孩子非常怕弟弟妹妹出生后,会影响到父母,尤其是母亲对于自己的爱发生变化。
  
  父母在已怀第二胎时,往往会非常兴奋和激动,在家庭话题上谈论未来宝宝就比较多。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无形中谈论大孩子的就少,大孩子必然感到有所失落,认为父母对自己发生了变化,激发大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另外,父母越担心第二个孩子会被欺负,强烈期望大孩子能爱弟弟妹妹,想法好可传递给孩子却是负面情绪。
  
  在孕期是有许多事情可做的。比如,当妈妈怀孕时,不妨告诉大孩子,你也是这样在妈妈肚子里面长大的,而在妈妈肚子里面的弟弟或妹妹,已经想见你了,等到XX时我们就可以见到他了。同时,让大孩子观察妈妈的肚子变化,胎儿5个多月有胎动时,不妨让大孩子俯在妈妈的肚子上,去感受一下新生命的力量。这都是很好的生命和爱的教育。
  
  在给未来的弟弟妹妹起名字上,最好也要让大孩子参与,并提供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给即将出生孩子起一个乳名的时候。这是很尊重大孩子的方式,而孩子也会因为成为哥哥姐姐,感到兴奋和充满期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谈话涉及到胎儿,最好别叫宝宝或可能的名字,恰当称呼胎儿的格式为“大孩子的乳名+的小妹妹”。
  
  为新生儿准备物品时,可把以前孩子穿的衣物整理出来,说这些都是你的,你现在穿太小了,只能让给未来的弟弟妹妹了。此时,若孩子对某件小衣服舍不得,就先让孩子保留着。当然,若父母能动员孩子拿出一两件适合婴儿玩的玩具,很是理想,不给就别勉强,避免孩子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被“抢”走,也防止混淆孩子刚建立的物主权。参见《关于小孩的物质教育》。
  
  所以,给孩子建立一个家庭的爱,比单给孩子的爱要好。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你是家庭的一份子,父母首先是爱家,然后是相互之爱,最后才轮到对你的爱!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使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避免造成孩子自我中心感过强。孩子也不会因为父母有所变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否被伤害,而是想父母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家!参见《天天说我爱你,父母未必合格》。
  
  想给孩子家庭的爱,就需要父母真正爱每个家庭成员,包括老人和保姆。父母没有一视同仁的观点,很难对人尊重、倾听、理解、共情、真诚、热情和积极关注,而孩子就不会从父母的示范中学到这些东西。其结果,不仅孩子安全感会有欠缺,也给他们立界线造成许多干扰。大孩子欺负自己的弟弟妹妹,虽然有情绪问题,但没有界线也是很大的原因。参见《巧立孩子界线的十条军规》。
  
  当一个孩子能感受到家庭的爱时,就比较容易接受邻近分娩的母亲表现出来的焦虑、急躁和“忽视”自己要求,也不会太在意陪伴自己的时间比往常要少了。当然,此时父母特别需要注意关注大孩子,尽可能去响应孩子。对岁数大一点的孩子,妈妈要对孩子说自己的这些变化,不是因为他的缘故,都是临产前的正常表现。
  
  在一些小技巧方面,父母也是可有作为的。比如,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前,父母安排专门的时间,与大孩子一起整理他小时候的照片、录像等,通过回顾孩子的成长史,一要让孩子明白婴儿是很弱小的,真的需要照顾,否则就无法正常生长;二是要告诉孩子,爸妈曾经就是这样细致照顾你的,你就是这样成长的。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亲子活动方式,
  
  另外,父母在新生儿出生以前,要逐渐给大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即在每天特定的时间,可以专门陪着玩,这会给孩子一种被关注的感觉。如果某天确实有事,难于陪孩子,就需要和孩子“请假”,并把当天的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在随后的几天中给孩子补回来。但父母切记不能用物质或礼物来交换时间银行中的时间。参见《十美元的爱与亲情时间银行》。
  
  对一直持反对要弟弟妹妹的大孩子而言,在孕期可能会出现故意发脾气、过度缠着父母现象,甚至可能频繁出现言语和肢体的攻击,或成心尿床等变相反抗行为。若孩子恰好处于第一反抗期,在行为上则会雪上加霜。此时,父母的训斥和责备会让孩子更加委屈,会把矛头指向出生后新生儿。较好的方法是认同孩子情绪,多倾听和理解来补足安全感。(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你真的准备好生第二个孩子?》        《父母不需要成为教育专家》    

  《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续)》          《孩子未必真像你想的那样》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你会让孩子在家吃早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