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真的没有男子气概?

(2012-03-28 07:08:21)
标签:

故事

勇气

毅力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家庭教育

育儿技巧

育儿理念

分类: 故事与儿童教育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

  

  禅师说:“你把小孩留在我这边三个月,这三个月你都不可以来看他。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三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回小孩。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来向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一位空手道教练。只见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但是小孩才刚倒地便立刻又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十六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小孩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我所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回答。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你是否也正面对一个以前从未遇到的困难呢?这个困难是否看起来相当的艰巨?能够被你克服吗?现在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完全地相信你自己!你拥有比你自己想象中大得多的潜能!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的!重要的是站起来的次数要比倒地的次数多一次!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你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或是你对孩子的期望,那我们能像故事里面的那个父亲一样,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

  

  和故事里面说的一样,在生活中,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的男孩没有男子气概,一说就是胆小、懦弱、经常被人欺负……,也许父母说的孩子表现存在,但什么是男子气概,我井中月想,恐怕有不少父母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认知了。不能指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美国大片中的英雄,虽然那些为正义而英勇无畏、不怕死、不计名利、甚至不惜生命的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参见《会哭的男孩就不是男子汉?》。

  

  作为一个普通人,很多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和别人打过架,更别说有什么见义勇为的行为了。如果大家都按照英雄的方式,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勇气和毅力,那这个世界就没有几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了。所以,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长处,同时在普通的行为中发现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并想办法强化。参见《孩子的自信心从哪里来?》、《点评帮助孩子充满自信十句话》。

  

  这就像孩子被欺负了一样,如果家长只看到了被欺负的一面,自然不会认为孩子是有勇气和毅力的。但问题是,家长有没有看到孩子有反抗的行为?或是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反抗,但眼睛却盯着对方?或虽然已经嚎啕大哭,但手却在自卫?所以,父母看待自己的孩子,就算是亲眼所见,也不能看问题只看表象,忽视行为表现后面代表的意思。参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学会观察》。

  

  说的这里,不能不提的一件事是:当我们父母要求孩子有勇气和毅力,那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这都别说我们面对这个社会的不公,或遇到别人做不恰当的事情,甚至是劝阻别人随手丢垃圾或随地吐痰这种生活小事了,只说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敢于面对?比如,你想减肥,你也知道何种方式比较好,那你真的你做到控制饮食和天天运动?

  

  父母想真的认识你的孩子,不能只看表象,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心去分析,发现孩子真正的长处。这和故事里说的一样,小孩十六次被打倒,立刻又站起来接受挑战,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毅力!父母是非常容易看到孩子受挫的一面,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孩子还处于成长和学习中,那个孩子不经历这些能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所以,你所处的角度不同,你所看到的孩子就是不同的,放弃自己那成人的视角吧!参见《亦正亦邪的给孩子“贴标签”》。

  

  在最后,我井中月想顺便提一下,什么是培养孩子的正确目标。不能否认,许多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甚至是设计好孩子的成长路线和未来的目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目标是好事,但父母需要反思的是,若我们看到类似孩子被十六次打倒,又站起来接受挑战,且我们不认为这是勇气和毅力时,那我们为孩子设计的未来的目标是否正确,或是孩子真想要的,或在努力的过程中是否快乐。参见《戏说家长的11类不合理信念》。(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故事系列:

  《一句由衷夸奖别人的话》             《特殊的“借一还十”的教育》   

  《“困境即是赐予”和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也要有种子法则》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孩子为何不拒绝无理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