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提问幼儿园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说话技巧自尊心视角思维能力 |
分类: 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
按:本文入选石宣、练丽丹、王小勇主编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17卷)》。
我最近发现我女儿,不太愿意回答我的提问,虽然有时候她会主动说一些自己在幼儿园的情况,但当我问的时候,总有不回答的情况。对此,我仔细的反思了几天,细心回忆是怎么和孩子说的,越想越不是滋味。原来,我把工作中的语言形式,用到了孩子身上,其方法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也是我平常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说法方式也有问题,许多沟通中的障碍,都源于我们在提问时不妥当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谈话对方的心理,以及谈话内容缺乏基本了解。所以,你问不出来你想要的信息,就很正常了。这还真验证那句话: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教育我们,来发现自己的错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只讨论了“提问”的技巧,与孩子沟通,需要先有良好的亲情连结和良好的倾听。好了,不说闲话,现在我整理了一些我们在提问中经常犯的错误,当然,这些错误,也可能是你在生活中经常犯的错误哦,看看你符合几个。这也算一个简单的测试,个人意见,你有超过5个以上的情况,非常有可能,你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
1、封闭性提问
这种提问,一般可以采用“是”和“不是”来回答。这使在与孩子的对话中,只能被动应答,有压抑感和被询问感,其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当然,这种提问,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如果只是为了确认一件事,可以使用。
如你想问孩子在幼儿园的吃饭情况,你会怎么问?
常见:“今天你在幼儿园,吃的好不好呀?”
本人:“今天你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好吃的,说出来,让爸爸也流流口水。”
2、带有强烈假设性的提问
这种提问,实际上你事先已经有了一种假设,而期望孩子的回答,来验证你的判断。当孩子验证后,你可能就有表示你有遇见性的话出来,没有验证,也会出现“真的?假的?”等样的怀疑。
如你孩子回家后,又吃了不少饭,你想问孩子在幼儿园的吃饭情况,你会怎么问?
常见:“你们幼儿园的饭,是不是没有家里的好吃?你怎么和没有吃一样。”
本人:“今天幼儿园有什么好吃的,说出来,让爸爸也流流口水。”
3、审问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孩子往往因为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特别是那些有质问性质的问题。从本质上讲,这对孩子是有强烈的暗示性的,明显要求孩子说明理由,也暗示孩子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而孩子的反应是表白自己,或是沉默应对。
如孩子做错一件事情,你会怎么问?
常见:“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不知道那是错的吗?”、“你为什么干这事?”
本人:“我听见被你摔的娃娃哭了。”、“你和娃娃闹别扭啦?”
4、多重问题的提问
这种提问,往往是对一件事,进行连珠炮形式的提问,表现出家长的急躁和没有耐心。这样的提问,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最有可能的是只回答一个他认为最重要的方面。
如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是怎么做的一件事情,你会怎么问?
常见:“幼儿园老师怎么让你做的?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朋友又是怎么做的?”
本人: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啦!
5、多重选择性的提问
这种提问,和封闭性提问接近,虽然有选择,但余地不大。孩子可能通过你的暗示,按照你的估计进行回答,容易把孩子的真实想法给掩盖了。
如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是怎么做的一件事情,你会怎么问?
常见:“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的?用手?用脚?”
本人:“能教教我,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的?”
6、责备性的提问
这种提问,主要是以反问的形式责备孩子,带有贴“标签”性质。这样有威胁性的提问,经常使孩子产生被排斥、指责和防卫心理。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一定要避免使用这样的提问。
如孩子跑,被地上的玩具绊倒,哭了,你会怎么问?
常见:“你看你看,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
本人:“磕痛了吧?我想,玩具也被你踩痛了,咱们先把玩具收起来?这样就不会再摔了。”
7、预言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和责备性的提问有一点接近,但主要是以预想的结果,来责备、嘲讽孩子,也带有贴“标签”性质。这样的提问,经常使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创伤,尽管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孩子把碗给摔了,你会怎么问?
常见:“就你这样,还……?我不是说过不让你做这个吗?”
本人:“我知道你想帮我,来,再给一个碗,你看怎么拿,不会掉?”
8、归罪猜想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是以你主观的猜想,并带有归罪性质。当孩子面对这样的提问,不管是否是孩子的问题,其第一反应是否认,而后再想办法进行解释。
如你看见一个碗给摔了,你会怎么问在旁边的孩子?
常见:“这个碗,是你摔坏的吗?怎么这么不小心?”
本人:“我看见地上有一个碗破了。”
9、双重否定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是你的提问中,有2个以上的否定词。由于孩子小,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他们对双重否定,有时候转不过圈了,一迷糊,什么都不知道回答了。
如你问孩子喜欢不喜欢一个老师。你会怎么问?
常见:“你们班,没有一个小朋友不喜欢张老师吧?”
本人:“你喜欢那张老师那些地方?”
10、驴唇不对马嘴式的提问
这种提问,主要是问与当前情境无关的事情,往往基于错误的假设或方式。遇到这样的提问,别说孩子了,我自己都晕。一般情况下,孩子也会用无意义的字来答复你。
如你和孩子正在讲故事,你突然想问孩子喜欢不喜欢一个老师。
常见:“你看这,多好看。对了,你喜欢你们班的张老师吧?”
本人:根本不问。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