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哭育儿自尊心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男子汉 |
分类: 儿童教育实战攻略 |
说来也巧,前几天我刚写了一篇博客,是《儿童教育实战攻略:“抢玩具”是孩子成长的信号》,在我3岁多的女儿身上,就发生了一起“抢玩具”事件。先听我描述“事件”的经过:
周末约了几个女儿幼儿园的家长,一起带孩子去野餐。大家都带了帐篷、玩具类的东西,就是想让孩子们“疯”一下。玩的过程中,我女儿和一个男孩,都想拿一个玩具,由于我女儿身手敏捷,“蹭”的一下,就把玩具“抢”到手里,快乐的去找其他小朋友玩了。结果,小男孩没有拿到想要的玩具,站在那里哭了。
按照我的观点,这种事情我是不会“伸头”的,所以,我就在旁边观察。这个时候,小男孩的父母走过来,妈妈说:“别哭了,宝贝!我们可是小男子汉哦,哭,可不好呀!”紧接着小男孩的父亲说:“就这还男子汉呀?小女孩才为此哭呢,快给我闭嘴!”其结果,我想,大家用脚趾头都可以猜出来。怎么处理的,今天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我们常常听到这些指责孩子的语言,于是我想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男孩子可以不可以哭?会哭的男孩子就不是男子汉?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不能简单的说对与不对。在孩子小的时候,哭不仅仅是情绪的发泄,还有一些是社交功能。所以无论产生哭的原因,是对还是错,强行阻止孩子的哭,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情感就被一直压抑。
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哭的内在含义:1岁孩子的哭,主要是生理方面诉求;2岁孩子的哭,主要是亲密和安全感的需要;3岁孩子的哭,有许多已经是欲望方面的要求;4岁孩子的哭,除了欲望,会加上恐惧、分离焦虑的成分;5岁孩子的哭,许多是为了自主,大多为了控制关系,或有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6岁孩子的哭,更多是表达委屈的情绪,或是愤怒的变相表达;7岁孩子的哭,除撒娇以为,就主要是表达悲伤了。
对于7岁以前的孩子,其正处在社会化形成期,对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弱。加上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感情交流和游戏的对象,当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经常用哭来表达心中的委屈,释放心中的压力。所以,家长要看哭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停止哭泣。既然孩子的哭,是个表象,那我们就来看看都有什么样的“背后”原因?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孩子小,语言表达还不很清楚,常以哭来表达挫折感和情绪。特别是男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慢,更需要耐心地等待。解决方法就是教会孩子明白地表达自己的困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此时,父母要做一个积极的听者,耐心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感受,更有针对性地替孩子解决问题。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由于恐惧而哭,如家长的打骂、训斥,或是家庭中的争吵,或是孩子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所以,解决方法就是让孩子明白,家庭是他们的心理上的寻找安慰场。就算孩子做错了,或你不赞同孩子的言行,也不要责骂孩子,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减轻孩子的内心压力。否则孩子未来也会模仿你的行为,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
第三种情况是,家长太爱和小孩子讲道理了,孩子无法辩解。大家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讲道理的时候,是不是看似很民主、很讲道理,而且认为我们讲的就对?而孩子看我们的时候,发现每次讲道理,孩子就算认为自己有道理,他们也讲不过我们,这让孩子感觉永远也没办法逾越。孩子越想越委屈,面对“大道理”,无奈的哭了。
第四种情况是,孩子被你贴上了“敏感、爱哭”的标签。孩子在4岁以后,有做成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倾向,而你当着孩子或外人的面,谈论他的哭,嘲讽孩子“爱哭”的时候,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创伤,以后就难以摘掉此标签。所以,孩子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一定要用理解和同情来反应,帮孩子从困境中走出来。
第五种情况是,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克服自己的自卑感。所以,面对低自尊心的孩子,要培养他的自尊心,多表扬、少批评,使其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促进孩子的自我评价。另外,对这样的孩子,不要马上给与过高的期望,要求孩子做超出他们能力之外的事。
第六种情况是,是父母对孩子的身心损害或情感变化,有过度反应。当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担心,孩子自然图“省事”,一遇到问题,哭就是,同时还获得照顾和特权,何乐不为?这也等于是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孩子哭。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哭,在理解情绪的基础上,应采取中性态度,不能给太多的无原则同情和照顾,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习惯。
第七种情况是,孩子由于社会性功能不完善,不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现在的孩子,缺失玩伴和朋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感到委屈和无能为力,只有哭才会引起关注。所以,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不能着急,要抱有理解、同情的心态,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多鼓励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难处。
第八种情况是,孩子的性别角色习得不好,偏女性化。孩子小时候,基本都是女性在照顾,包括幼儿园教师,孩子的哭,很容易与女性进行共情,无形中抑制了男性特点的表现。孩子在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中,父亲的教育缺失,也使孩子只能长期模仿女性。同时,女性会对孩子的冲动、冒险、鲁莽、攻击等行为,进行约束,也使孩子阴柔有余、刚气不足。
第九种情况是,当给孩子立界线的时候,孩子用哭来进行反抗。这个阶段家长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所立的界线,要清楚的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且这些都是孩子容易执行的。当遇到用“哭”进行反抗的时候,家长在了解孩子情绪的同时,一定要温和而坚持。不能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放弃你自己的原则,否则界线永远也立不起来。
第十种情况是,孩子属于完美性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可能比较高,希望表现得更好。于是,当孩子发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内心会比较焦虑,又不好意思说,只好哭泣了。而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家长造成的。如孩子自己去洗手,可你说怎么把衣服弄湿了,无形中传达“指责”的意思。此时,孩子认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那样,挫折自然产生了。
好了,回到主题,当我们认真分析孩子哭背后的原因,去针对性的解决。孩子的哭,从心理学上看,可以减轻压力,也并不一定是坏事。但如果对孩子的不良情感熟视无睹,强行压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压抑而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如残忍行为、攻击性行为或孤独症等。
虽然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意思是男儿要有阳刚之气,血性、刚毅、隐忍、勇敢、负责、坚忍不拔等等,但孩子终究还是孩子。我们不能因为男孩子哭了,就认为他们不是男子汉。孩子只有从挫折中汲取经验,学会变换着角度看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更为坚强,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最后,家长要知道,男子汉,并不是一个莽夫的同名词!所以男孩子哭,反过来从好的地方看,也有可能是其感情细腻、丰富,这不是坏事。所以,当一个男孩,在某些地方有一些女性特征,未必就不好。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特点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强、感觉细微,对孩子未来的婚姻、工作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