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育稿稿 很正经 |
徐亮来了,他是“皇马国安”本赛季引进的第一位球员。仅仅两天之后,听说徐亮要走,因为辽宁那边有个类似“魏敏芝”似的人物,他冲着北京国安大喊:“都给俺回来,一个都不能少!”
不服不行,看来还是网络媒体的反应速度最快。当昨天平面媒体还在津津乐道于徐亮如何享受新生活时,“魏敏芝”的喊叫声已经通过互联网传到北京。我不相信徐亮的转会最终流产,如果那样只能说明国安俱乐部的转会运作水平太不靠铺,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如果生意人碰上了土匪,那生意也就肯定不能定义为生意了。
这就好像三国演义中的“捉放曹”,当然,在国安的历史当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捉放曹”的经典故事。1999年捉放魏意民就是精彩一幕,不过那个故事发生在“转会倒摘牌”的特殊年代,而那一次是魏意民不愿意效力国安。6年之后,难道国安俱乐部又将上演贺岁大片《捉放徐》不成?
在辽沈大地,黎兵12年前就曾经以64万身价转会率先成功南下宏远,那时候辽宁俱乐部还是辉煌时代。之后的姜峰、张玉宁、曲圣卿、肖占波等等都纷纷转投他乡。其实,直到今天辽足的生存状况已经不再是新闻,特别是赵本山大叔雄赳赳气昂昂的冲进去转了一圈之后,一切就更是一目了然。“钱”是辽足最想得到的,也是最需要得到的,但是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弄来他们最想得到的资金。
至于徐亮转会,我不相信国安俱乐部没签合同就硬将球员从辽宁拉到北京,不可能,绝不可能;而徐亮为什么会以180万元的身价从辽宁租借国安?在中国足坛,180万元的租借费几乎是天价,那说明徐亮一定不会仅在国安效力一年,也许这份租借合同中还签署了一些附带条约,或许正是这份合同中的附带条约让情况出现变化。无论中国足球再业余,这也注定将是一个职业足球的时代,职业足球就是要靠合同、靠市场、靠经济去调控。所以,愿打愿挨的买卖双方只要认可,无论赔赚都应该货到付款,这个道理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各种传闻声中,辽足最近将被转卖或兼并的消息不断,这应该才是徐亮转会突生变故的真正原因。至少徐亮的变故证实辽宁足球俱乐部弹尽粮绝寻求买家的事实,而无论它们的买家是金德还是其他的企业,谁会希望辽足在转卖之前将球队仅存的价值一点点拨光呢。所以,在俱乐部生死存亡面前,徐亮就显得很渺小,渺小的只能被迫打道回府。当然相信徐亮不久还是会回到香河,因为国安毕竟面对的不是一个果农或是土匪,此事肯定仍旧会圆满解决,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当辽宁“魏敏芝”大声叫喊着,为了胜利,为了好成绩,一个都不能少的时候,其实那种表情十分可笑,相信赵本山临走时也发出过类似的笑声。老赵心里一定在想:“瞎忽悠啥?谁是真正的股东?整点实事儿吧。”
风雨飘摇的辽足,敢说出你的秘密吗?
前一篇:“道德评分”不道德
后一篇:健康真好,重回“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