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德森教授

(2014-04-23 03:36:12)
标签:

美国

文化

杂谈

分类: 人物

 

安德森教授从走廊尽头走来,手里是一大串钥匙,偏分短发斜垂在额头,棉衬衣西装裤。喧闹的走廊上,人头攒动。坐在地板上的学生,蜷起腿来给他让路。安德森教授左躲右闪经过人群,一脸羞涩,像第一次玩跳格子游戏的孩子。没有人特别的留意他的出现,到教室门前,他抬眼看四周,也许会有一两个熟悉的面孔与他点头,那是他班上的学生。他开门,开灯,学生们鱼贯而入,悄无声息的,毫不在乎的,在各个角落落座。


美国文学课开始了。


小个子的安德森教授,40多岁,白人。他有一张清秀的脸,眼神柔软,薄嘴唇时常抿起,透出内心的敏感。安德森教授的发型,让人联想起新入伍的士兵,短发偏分,一侧短如寸头,另一侧有刘海斜垂在额头,好像樱桃小丸子里的花轮,却又奇妙的很适合他。他永远是教室里穿的最正式的,但也顶多是免熨西裤和棉布衬衫。


每周两个早上,目睹他出场,我都迷惑不已。从未见过如此害羞,谦卑,不强势的大学教授。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小学老师都比他派头大。再内向的人,只要站在讲台上,就神奇的变成了权威。


安德森教授的文学课需要大量的阅读,虽然其他课程早已爆满,这个班却还有空座。开学34周,本来的二十几个学生,剩下了一半。(美国大学允许学生听几堂课以后放弃,不扣学分。)剩下我们这些多少对阅读有些热爱的学生。我每天都花半天以上的时间读老师留的作业,才勉强跟得上进度。


安德森教授热爱音乐,据说有上万张唱片收藏,年轻时太执迷音乐,听力受损,后排同学说话,他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极速的走到教室后面,才能听到。音乐影响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独立宣言在他看来有交响乐的结构。爱伦坡的诗歌里充满了流行音乐的节奏段落。他还喜欢露营,每个节假日都带着他儿子从山里回来,因此他有一副不错的身材,红润的脸色。而且,他有两本教科书,其中一本按章节拆成小册子,专供他在山里备课用。按他的说法,教了这么多年的美国文学,每个新班级都能带给他灵感,提供新的视角。我们的课基本都是多媒体,有PPT, 视频,电影,纪录片片段,可见他备课之用心。安德森教授永远轻声细语,语言表达不够时,将右手抬起,五指伸直捏在一起做抓取状,像武术里的勾手。像所有的美国老师,安德森教授永远不批评人,对任何同学的发言都表示感谢,而且他凡事跟我们商量,总让我不知如何对待他。


不知是不是老师的风格影响学生,这个班学生也异常安静,有时我恶毒的想,简直像一群僵尸。互相都不理睬,讲课中间很少提问。即使老师提问,也不踊跃回答。分组讨论也常常陷入僵局,下课时间一到,老师还没说完,就听见已屋子悉悉索索收文具的声音,老师到像受了惊吓,赶紧结束最后的叮嘱,话音没落,教室已空无一人。我年近四十坐在大学课堂,本来百感交集,思维活跃,无奈大家都淡定,几堂课下来,我已经是那个“总问不靠谱问题”的同学,仿佛回到小时候的中国教室里。渐渐的,我不再提问,隐入沉默的大多数。美国大学传说中的活力和自由,最终成了幻影。


安德森教授其实很宽容,即使快下课才来,他也给你记考勤。该交的作业没有按时交,宽限一周是没问题的。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通过完成额外的小作业加分。跟他请假容易极了,其实甚至不用请假,每个人都可以有3次缺课,不记入成绩。即使这样,我还是看着教室里的人日渐稀少,终于有一天,我意识到,我是唯一一个从没缺课的同学。


课程到后来,阅读任务越来越重,我已经从每天读半天书变成了一整天。除了读的量大,还有内容越来越难,美国文学在早期都是探险家书信,记录,印第安人口述历史,还有新移民的少数作品,那时候这片大陆充满艰辛,谁有闲功夫致力于文学创作?后来美国建国,生活开始稳定,作品越来越多,也开始产生美国自己的风格和思想家。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有了代表作,语法繁琐,哲学思想也日益深邃。我如牛拉车,精疲力竭,等到读爱默生的“论自然”,已是囫囵吞枣半懂不懂了。


接下来那周,我忐忑不安,忏悔自己外国人文学功底不够。却不料,刚点完名,老师要放一段PPT,问谁读完了全部作业,只有我一人怯怯的举手。原来所有人都没有读完!安德森教授愣住,长叹一声,“You guys failed me.”(你们辜负了我)。只好把讲义推迟到下一周再讲。


课上到这里,我简直羞愧难当,只为我是这班学生的一员,替安德森教授鸣不平。人家连露营都不忘备课,听到流行音乐里的歌词都会想到早期美国文学对后世的影响。这些学生怎能如此对他?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从只言片语中也开始了解同学。大部分都不是应届毕业生,都有一份工作,自己打工同时上学,社区大学学费低廉,所以再这里修够基础学分再转入州立大学,可以省好多钱。谁像我一样,是因为喜欢,又不需要工作,来上一门对就业完全没有帮助的文学课呢?


后来,我发现一个给教授打分的网站,好奇的把教过我的老师都搜出来看了一遍,安德森教授得分3.5,不高不低,有学生说他简直好的不得了,也有学生说他根本没帮助。在这个国家,原来老师是供同学点评挑选的,这多少解释了为什么老师们都那么温和谦让。


我最终顺利考完试,拿了A。期末考试结束,安德森教授发表告别演说,谢谢我们陪他度过美妙的一学期,他对文学的热爱不减,希望我们继续热爱阅读。我坐在那里,竟然想要流泪。这一堂课给了我太多的收获,这个国家的人们,喜怒哀乐,与我的国家那么不一样,却一样让人唏嘘感叹。我在心里给自己布置了作业,要把安德森教授记下来。


终于了了心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窍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