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 江郎山

标签:
旅游 |
分类: 旅游 |
双休日公司的领导班子居然拉到了江山去开会,而我有事只能半夜两点从上海赶去,用GPS导航自己驱车前往,近五百公里的路程和六小时的时间甚是无聊,沪杭转杭千再转杭金衢高速,车不多沿路的风景到也不错的。
当天晚上江山市委傅书记(呵呵,正职)带队在和睦彩陶文化村的和睦大院设宴招待我们,用的是野味和土菜;影响最深的是丝瓜皮炒菜,还有野猪、野兔、杂鱼什么的,真是很热情,可惜的毕竟是农村,电力跟不上,两个大空调不太愿意吹出太多的冷气,气氛热烈、环境更热。
第二天,公司经营班子在江山的国际大酒店开了一整天的会议。晚上,在国际酒店换由陈市长带队的领导班子和部分企业家再和我们海吃:终于有点明白其目的乃是为了招商引资。在作陪的人中,我还碰到了好久未见过面的在江山某企业当老总的我的学生。
由于这个学生,所以我又多住一天参观了学生自己的企业并探讨业务后,顺便由他带着游了江郎山。
◎ ◎ ◎ ◎ ◎ ◎
去了江郎山,请个导游,我们开始观赏这被徐霞客称为“遍访名山独尊江郎奇幻”的奇山。
江郎山在江山城南25公里的江郎乡。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是国家级的著名旅游风景区。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8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我们能爬上山去的是三峰中最大的峰:『郎峰』。
会仙岩状如朱唇微启,岩洞深10米,长40米,相传入洞神仙常常在此下棋憩息,洞中有棋盘石、石龟、石鹰。洞顶由大如银盘、小如米粒的褐色鹅卵石和砂砾岩组成,向人们有力地证明了在亿万年前,这里曾是海洋,至身此处,可用四句话形容:头顶沙滩,脚踩高山;风雨沧桑,江郎奇观。
明代大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次游览江郎山,他在《霞客游记中》作过精辟的描述。“霞客游踪”四个字是西兴泠印社秘书长吕国璋题写的,站在霞客亭仰望江郎山,在爱国诗人辛弃疾眼中是“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登十八曲古道,只见三片高近400米的柱型巨石并肩立于群山之巅,三片石的三峰间天然形成两条深深的峡谷。
踏上宽仅二尺的石阶道,两侧石壁如刀切豆腐般平整,人行期间,猛地抬头,蓝天已不见踪影,所有的能见只是一道蓝色的弯月,这就是著名的江山“一字天”了。只见峡内朝阴的灵峰绝壁林草茂盛,宛若一副奇大无比的绿色挂毯,而向阳的一面绝壁却寸草不生,只有岩石裸露。
山道越走越险,光线越走越暗,众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大声说话,据说能听到传说中被录在峭壁里的“读书声”,朦朦胧胧的山峰吹过石壁,呜呜的,有点像古人在背诵“之乎者也”,那390米号称当今最大的“一字天”,中间有不时有几块大石头,叫「坐石观天」。
不知哪儿冒出一股风,卷起那落叶,围绕着中间亚峰转。山下看来,似空中小鸟不停飞翔。后山里有人说,这股神奇的风来自登天坪那只伏着的麒麟之口。
要登上江郎山可不容易,盘山道呈“之”字型曲折而上,宽仅两尺,窄处仅能容脚,坡度有大有小,最陡处几乎是垂直的,靠双手紧攀栏杆才能上去,有几处还是用铁板架成的栈道,有几段又似隧道,向山体内凹陷,当然因为有栏杆,实际上还是险而不危。
终于登到山顶,往下望去,绿油油的麦田和菜地涂抹得大地一片斑斓,而脚下则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得无法形容,爬山的疲劳顿消。
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崕题刻“壁立万仞”四字。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离,常凝天、山于一色,融云峰于一体。无怪唐诗人白居易赞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
山脚下有座开明禅寺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世事沧桑,屡建屡毁,现在的开明禅寺于1990年重新修建。“开明禅寺”四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两旁墙上的“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大师遗墨。
江郎山最高点海拔虽然只有824米,周围方圆5公里。由于陡峭很不好走,学生的小车把我送到半山腰,我们再上、下走一遭居然用了三个半小时,好在天气阴天,还有要不是正好这位曾在江山当过武警的穿红T恤的小伙子一起同行和不断的鼓励,可能早就打了退堂鼓不能登顶了,在此感谢这位无名的小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