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2018-07-21 10:33:03)
标签:

转载

分类: 环球旅行——亚洲篇

继去年暑假初尝自由行之无限乐趣后,今年暑假我们再次选择了自由行,只是把目的地选择在了霓虹国——日本。关于日本的各种攻略,携程网、马蜂窝、豆瓣上都有无数记载,但是攻略若非自己亲自体验一把,永远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攻略,即使把这些攻略倒背如流,也会因旅途中的突发状况而束手无策,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前方会发生什么。

和所有初次体验日本关西自由行的游客一样,出行前,我也在各大网站上搜集了一些大概,但仅仅是大概的初貌。6309点,我们登上了飞往大阪的航班。(关于行前必须要完成的签证、货币、wifi租赁等事项均不在本攻略中)

交通篇

11点左右,我们的航班落地大阪关西空港。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来日本,因此,没有定民宿,而是订了位于市中心梅田地区的新阪急酒店。(到了后才知道,酒店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从空港到酒店,有专门的接送巴士,省去很多时间。出关后,若要乘酒店巴士,要在一楼的5号口等候。巴士是要收费的,在出发前就知道,关西有一种类似上海公交卡的充值卡(下图)。[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押金500日币,充值后可以无数次使用,出站刷卡扣钱,余额若不够,可以在各个便利店,地铁站充值。若最后回国前,同样在空港退卡,收部分手续费。有了此卡,我们在关西5天的行程都靠它,即使是在京都换乘公交车也刷此卡。日本的公交车是后门上车,前门下车,下车时再刷卡。(唯一不要走错的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外国人,在出关后上电梯到二楼,过一个类似天桥的通道,才能找到JR票务站。)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坐上酒店巴士,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我们的新阪急酒店。新阪急位于大阪繁华地段,周边云集了伊势丹、大丸百货,还有更新的,更高档的阪急百货,所有这些百货都能从四通八达的地铁通道到达。周边还有名为“阪急三番街”、“阪急十七番街”等,均是购物和餐饮区。走在下面真的会迷路的。但是我们已找到了便捷方法,就是认准某一条地铁线的出口可以直接到达酒店,再找一些相对容易记识的商店名,这样一来再迷路,只要找到这条线,看到这个店,就离酒店不远了。

午餐后,按着工作人员半生不熟的英语,跟着谷歌地图,出发前往大阪城公园。但是,我们还是迷路了。站在茫茫地下铁,我们几个不知所措,环顾四周,都是步履匆匆的行人,此刻,若有个摄像机,应该围绕我们仨360°旋转拍摄,一如电影镜头里的主角。原来大阪的交通分成地上和地下,各自用不同颜色和字母标记,但很多线相互交叉,又相互重叠,即地上铁与地下铁互换,在大阪梅田地区分成两个不同的交换中心。我们前往的是大阪城公园,需搭乘“大阪环状线”。但是地下铁没有标注此线路,所以刚才我们没有方向。此环状线是地上铁,要从另一个地面上的中央车站换乘。需过天桥而非走地道。找到了中央车站,还需弄清楚行驶的方向,由于梅田地区类似与上海的陆家嘴和人民广场,但至少有3个这样的车站大小。若方向不对,需乘坐自动扶梯上至二楼平台,再从自动扶梯下来。

由于大阪的地铁线路众多,因此各列车的车厢也各不相同。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如上图,等候区的座位极少,都是背对背单个座位,也许是因为地铁车次多,间距短。车厢内基本所有的车座都是海绵车座,还有是面面相对坐。  

车厢拉手设计人性化,每排都分有高低不同的拉环,以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需求。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值得提醒的是,日本地铁车厢空调很足,也许是因为大部分日本人的工作服都是正装,即使在30°的夏天,也是西装革履,所以,自备一件长袖外套是必须的。

日本的地铁分为普通、快速、极速等,类似与我们这里的“大站车”,一般来说,这些列车是按一定规律发车的。另外,日本的地铁相当相当准时,时刻表上标有下一班列车于具体几点到达,几乎没有误差,至少我们所在的几天都是如此。

 

[转载]日本关西初体验(交通篇)

关于日本交通篇,还可以下载一些实用APP,不过,我们用的多的还是谷歌地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