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photos.baidu.com/xixiaza/pic/item/91c3b66d7b020ceb4216945c.jpgKrumlov)" TITLE="[转载]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CK(Cesky Krumlov)" />
这座风景如画的美丽城市坐落在捷克南部蜿蜒的伏尔塔瓦河深谷中。它的鼎盛时期是在1302—1602年罗森贝克(Rozmberk)领主们的统治的时代。当时,它是领主们居住的城市。那时的克鲁姆洛夫(Krumlov)市处在捷克内地与奥地利、巴伐利亚多瑙河平原及意大利北部相互交往的地区。这一因素也体现在它的城市与城堡建筑中,它们有着明显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烙印。17世纪后期,在爱根堡(Eggenberk)家族统治时期,又兴建了巴罗克式的剧院并改建了城堡花园。在施瓦茨贝尔格(Schwarzenberk)时期,克鲁姆洛夫(Krumlov)市的建筑又添加了巴罗克式装饰。捷克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v)市不仅仅以它的超过三百座历史建筑物而闻名。它同时还是一座文化、会议与旅游中心。在这里经常举行国际音乐节、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节。夏季,在城堡花园中还举行著名的“五叶玫瑰”戏剧演出。所有这些出色的文化活动都是由“E.
席勒(Egon Schiele)中心”组织的。
画说欧洲之捷克小镇
KV&CK
http://www.17u.com/blog/article/58455.html
从CB到CK的汽车上,两边也看不到景色,周围的人也由于语言障碍而无法聊天,于是打起了盹。这一盹还真沉,直到司机叫我才醒,一看车上全空了,就剩我一个,好在CK是终点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下得车来,问清方向,向小镇走去。也就不到5分钟,转过了一个小弯,在一片沉沉的黑夜中赫然跳出了一座灯火辉煌的城堡。在那一刻,我被这突如其来的辉煌震撼了,就像是在沙漠中独自行走了多日的旅人,突然看到一片草木茂盛的绿洲,令人先是无法相信,而后又欣喜若狂。
经过一座小桥,进入了小镇。高耸的塔楼掩进了偶尔漏出点点灯火黑魆魆的小镇中,耳边只听到哗哗的水声、间或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几声狗吠和我自己的脚步声。午夜的小镇的灯火通明的城堡和幽暗寂静的甬道,截然不同但又恰到好处地融为了一体,城堡的灯火映衬得黑夜更加深邃、小镇更加寂静,而小镇的寂静也烘托得城堡更加古老、更加幽深。虽然初次相见并未见到小镇的真面目,但所有的感觉都告诉我,小镇不会让我失望的,这里将又是一处值得深究的地方。
想着明天就要细细看来,再加上今天也累了一天,赶紧找到青旅入住,别无闲话。
虽然头天是1点多才睡下,但一早还是7点多就醒了。吃了早餐就迫不及待地出门了。出来一看,小镇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城堡缥缥缈缈闪现于山坡之上,看来小镇是真心要吊我的胃口了。
从广场向城堡方向信步而去,但闻水声阵阵,从窄巷出来,赫然一老桥跨越过欢腾而过的河水。此时河水两旁的所有都还沉浸在帐纱背后伸了个懒腰之后半梦半醒之间。色彩鲜艳的小屋、河边供人休息的长凳、河两边秋意盎然的树木、弯弯曲曲潺潺流过的河水、还有我所依靠着的老桥,这样的一幅画面,就差一辆从桥上轱辘轱辘缓缓行过的老马车了。
拾阶而上,城堡渐渐清晰了起来。粉红色的壁画充满了整个塔楼的外墙,而塔顶又是绿色。这种大胆的色彩搭配,也只有波西米亚这个追求浪漫、别具一格的民族才敢使用,也只有这样大胆的浓重的色彩才能彰显出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
在欧洲游历了许多国家,印象深刻的城堡见过很多了,这个城堡便是其中之一。后花园清幽典雅,大有小凡尔赛或小枫丹白露之风范;城堡内部富丽堂皇,充满了绘画、雕塑到名贵的金银磁器;城堡位置虽不能称作天险,但也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尤其特别的是城堡内走廊墙上的窗口,透过那小小的窗口望出去,刚好从不同的角度俯视Vltava河以及两岸的小镇,每一个窗口都是一幅未经雕琢秋意浓重的小镇风情画。
我着实庆幸自己选择了秋季来捷克,捷克属于秋季,波西米亚更是只有在秋色中才更显其妩媚妖娆、狂放不羁。蓝蓝的天空下,红红的屋顶在做着各种表情,尖尖的塔顶述说着久远的故事,金灿灿的树叶翻飞其间,一条波光粼粼的飘带舞动着向远方奔去。
城堡后花园中的秋意更是浓得让人窒息,大片的草坪上落满了金色的秋叶,微风一起,我的心也就随着那些翻飞着的落叶起舞,带着我流浪的心在波西米亚的天空向最远方荡去。
正午时分回到河边,在临河的咖啡馆内落座,目光从河边金黄金黄的树叶间穿过,跃过潺潺的河水,落在河对岸一个小小的屋舍前。一老妇人在河边晾晒着洗好的衣服,一个小姑娘在旁边欢快地玩着一辆小小的儿童三轮自行车。看着这副镶嵌在浪漫小镇秋色中美妙的祖孙天伦图,我再次沉沦在这片柔情蜜意、浪漫温柔、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天地里。
走在小镇窄窄的石子路上,游人寥寥,正好适合晃晃悠悠漫无目的地闲逛。两边多是咖啡馆、餐馆、玻璃品店、工艺品店。建筑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全是2、3层小楼,顶着红红的斜屋顶,间或有一二个黑色的点缀其间,倒是外墙的颜色各不相同,黄色的,粉红色的,灰色的,淡绿色的,赭红色的,在窄窄的石子路上,构成了一幅幅淳朴浪漫率性的波西米亚小镇风俗写真画。
街巷里的商店虽然店面都不大,但橱窗都非常别致漂亮,让人不得不进去看看,尤其是那些玻璃器皿店。与布拉格玻璃店的精致不同,这里的玻璃多是采用一种被称作森林玻璃的略显粗糙的原材料制作的,样式也是极普通的。这种森林玻璃的命名有2种说法,一是因为这种玻璃的制作多是在森林中完成的,二是这种玻璃本身带有淡淡的绿色,就像森林的颜色。这些款式朴素、材料粗糙的玻璃制品,摆放在石子路旁用原木做衬板的橱窗里,散发出的气息却是极端的浪漫,如果说布拉格玻璃店是公主,那这里的就是波西米亚女郎。虽然可能有的其貌不扬,但却都是风情万种、顾盼生辉,那一抹淡淡的绿最是撩人,每每都将我的目光旋入无边的森林深处,想拔都拔不出来了。
小巷里的餐厅也各具特色,除了光顾过的几家装饰别致的主题酒吧、咖啡馆以为,其中有一家餐厅是按中世纪风格装饰供应最传统的波西米亚吃食的餐厅,叫KRCMA。其中的烤鱼最为著名,就是将刚从河中钓上来的鱼收拾干净后,表面涂抹上佐料后上火架上翻烤。用这种纯原始工艺加工出来的鱼味道纯正鲜美,能吃出鱼的原味。更特别的是这里的汤,说汤其实不准确,应该说最特别的是盛汤的容器,竟然是烤得较硬的一个面包,将顶部切开,里面的瓤掏空,煮好的汤就盛在面包里,复将顶盖在上面,放入烤箱中将汤烤热。虽然汤的味道没有特别之处,但这样的盛具却使这平凡的吃食凭添了无穷魅力。
小镇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这里有我想要的美景,有我想要的浪漫,有我想要的宁静,有我想要的自由,有我想要的激动,更有我想要的美食名馔以及和美乡情。当我去赶离开小镇前往奥地利的火车时,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现在想想都还有些心痛的感觉,当火车长鸣着缓缓开动的时候,我不住地喃喃自语着:Krumlov,我会再来的;捷克,我会再回来的。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见的。而且从地图来看,波西米亚地区分散着许许多多小镇,下次来捷克,一定细细地走遍整个波西米亚的所有小镇。
http://hi.baidu.com/xixiaza/blog/item/423ee8274f574107918f9dde.html
1992年,捷克克鲁姆洛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几座城市之一。
捷克克鲁姆洛夫的历史,开始于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之时。现在仍留有记载,1374年时,这里只有96幢房子。到了14世纪,维特克家族消亡了,罗热姆韦尔克家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16世纪时,城市一度繁荣至极点。18世纪,施瓦岑贝格家族开始控制该地区,这些家族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捷克克鲁姆洛夫被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至今依然保存着它昔日的风采。河谷对岸,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的城市一望无边,令人惊叹。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
这个城堡是波希米亚地区仅次于布拉格城堡的第二大规模的城堡,从伏尔塔瓦河畔仰望城墙,能感到一种震撼力和美感。
城堡建于13世纪,此后又经过陆续扩建,成为了一个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大型建筑群。这座东西走向的城堡中最古老的部分叫做“赫拉德克”,就是穿过红门进入庭院(第一庭院)之后,可以看到有塔的那个建筑。此外,整个城堡有第1~5共五个庭园,第四和第五中庭之间是一座桥。过了桥,就是一个宽阔的庭院。参观城堡内部主要的建筑,可以参加配有导游的旅行团。
捷克克鲁姆洛夫的象征
城之塔
赫拉德克的城之塔是可以攀登的。爬上狭窄的楼梯,从塔边上眺望城市的面貌,景色美得令人窒息。远方是无边无际的绿地,眼前是蜿蜒的伏尔塔瓦河,以及河畔连成一片的红屋顶的房屋。
这座塔开始是哥特式风格的,此后13世纪后期又改成了文艺复兴式风格。圆塔圆柱形设计和红绿相映的色彩令人印象深刻。走在街上,在小胡同中就能看到这座塔。它是城市的标志。
城之庭园
在城堡西侧,渡过河上的纳普拉什蒂桥之后,有一个很大的巴罗克式庭园。覆盖着浓郁的绿意的岩石围住了这个庭园,中间有一个旋转舞台,这也是巴罗克风格的建筑,是淡粉色的,十分漂亮。
城内洞窟画廊
连接第四、第五中庭的纳普拉什蒂桥前有一个时髦画廊,它是利用地下洞窟建成的。迷宫一般的洞窟内展出了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英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各国,乃至美国和印度等世界各国的现代美术作品。灰暗而寂静的洞窟像是与喧嚣嘈杂的街道完全是两个世界似的。这里有许多东欧国家的美术作品,建议大家去参观一下。
世纪末的芳香 席勒文化中心
这个文化中心是由古代的啤酒酿造作坊改建而成的,冠上了画家席勒的名字。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厅内总是展览着他的80余幅作品。除了作品之外,还有照片、书信和他使用过的家具,很有意思。甚至还有画家本人的尸体画膜。把席勒和捷克克鲁姆洛夫联系起来实在有些牵强,不过他的母亲是这里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