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尚时装 |
(版权所有,谢绝抄袭,约稿请留言给小风)
Mark Holbon最近出版的一本关于三宅一生的书中说道:“这个日本设计师不太想穿越那些界限,而是更愿意将他们保留下来,象一道透明的墙。三宅一生的作品不完全是东方的或者是西方的。他的服装同时驻留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元素。他的作品(应该说是艺术品)看上去是那么未来主义,但实际上那是根植在日本封建传统武士服装中的。
三宅一生出生在日本广岛,1945年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在二战空袭中严重烧伤,最后也为此而身亡。然而美国的占领也打开了他的视野。他第一次看到了梦露,米老鼠,电视,可以肯定这些都成了三宅一生东西方结合的源泉。
1959年三宅一生成为了Tama Art University的绘画艺术的学生。但是他的真正愿望是学习时装设计。1965年他去了巴黎,在the Ecole de 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学习时装设计,后来为Givenchy工作。
1970年三宅一生在东京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他的“实验室”。因为在那里,他研究面料和设计技术,创造出用油布做的服装以及塑料起模胸衣;使用5世纪日本农民的技术处理麻类;创造出能体现人体自然曲线的服装;前卫地使用涤纶平针针织物切成小方块和其他的几何形状,然后将身体封起来,他爱称其为“第二肌肤”。
70年代中期,他与同时代的日本设计师为巴黎带去了他的减法原则,掀起了西方简约主义的风行。这为思想转为求诸舒服的一代人,无疑是喜讯。果然,到了21世纪,这个风潮仍然方兴未艾。80年代,他继续着他狂野的风格,不过他的服装比起以前实际得多了。81年,在巴黎开了“Plantation”的店铺,主要出售天然纤维生产的服装,不过服装本身价格倒不是天文数字,大多数人都还能接受。
到了90年代,他另一个标志设计浮出水面。那就是那变化多端的褶子。1991年,他成立了Pleats Please这个牌子。1992年,他为立陶宛队设计了出席巴塞罗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褶子队服。
三宅一生可能较其他设计师都要努力去推动时装的界限,去重新定义服装,也许,到了21世纪的某一天,我们才可能真正跟上他前卫的步伐。
后一篇:明星哥哥马修-麦康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