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有多少种高尔夫球具品牌?这些品牌去年上市了哪些新品?面对这些林林总总的球具,我们该如何选择?
美国《GOLF DIGEST》(高尔夫文摘)杂志为球友们找到了解决办法,连续三年,它推出“热门球具排行榜”(Hot List),向读者推荐过去一年中最值得关注的产品。2月号的《GOLF DIGEST》已经新鲜出炉了“2006 Hot List”,在这份有131个名额的长单中,几乎囊括了所有高尔夫球迷能够看到的、希望拥有的、甚至不曾知晓的好球具。
杂志文章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介绍着自己的工作:一个公正的评选需要的充分必要条件——专业的评选者、权威的评选标准、广泛的候选者、严谨的评选程序以及受众的监督,为了2006年的“Hot List”,《GOLF DIGEST》专门组织了一个24人的评选小组、采用五个评选标准,评估了市场上1399种球杆及小球。评选小组包括四位高尔夫教练、八位职业高尔夫球员、六名科学家以及六名零售商。评选的标准是:市场反响(15%)、性能与表现(25%)、技术及革新(30%)、个人偏好(20%)和性价比(10%)。
这个庞大的评选工程历时一年,终于得出了十一个类别的结果,推选出了各个类别的“编辑心仪球具”(Editors'' Choice),Nike SasQuatch发球木、Callaway X球道木、Callaway X-Tour铁杆、Cleveland CG10挖起杆、TaylorMade Rescue Dual混合杆、Titleist Pro V1/Pro V1x小球等榜上有名。
“当今的市场上有这么多好技术和这么多好品牌。球友已经开始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了。”《GOLF DIGEST》总编辑Jerry Tarde说,“我们有五位常年工作在球具第一线的编辑,他们力图了解所有的新球具,以帮助读者缩小选择的范围,尽快找准他们的采购目标。这或许是我们向球友以及整个行业提供的最好服务。”
拿着这样一个排行榜,我们也许会有疑问:即使整个评选非常公正,我们又凭什么相信评选小组挑选出来的球具就一定适合我这个人呢?人与人存在千差万别,左撇子米克尔森使用老虎伍兹的球杆很可能就发挥不出最佳水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GOLF DIGEST》尽量将类别划分得更细致。比如铁杆,《GOLF DIGEST》就细分出了三个类别,以适合高中低不同差点类别的球员选择。另外一方面,杂志尽量避免主观性的语言,将原有的“推荐球具”以及“强力推荐球具”两个类别删除,换上了“编辑心仪球具”。杂志认为他们遴选出来的一系列球具都是最好的,球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在其推荐的范围内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款。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排行榜实际上是一个没有排名的排行榜,它更多是一份消费指南,而不是什么广告宣传单,也不是单为哗众取宠而制造的新闻炸弹。
这个排行榜对于中国球友来说又有多大的意义?如果按照《GOLF DIGEST》的评选标准,这个排行榜对于中国球友的意义则更多是“新产品名录”。最明显的一点是,欧美人的身材要明显高大于亚洲人,这也正是球杆有亚洲规格和美国规格区别的原因,一支在Hot List上被热烈推荐可以辅助击球发力的长杆,握在我们的手里却可能因为长度、重量的问题成为我们发力的掣肘。另外,受市场供应情况的影响,在美国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一些品牌,在中国很可能因为代理商的关系,根本没办法找到。反过来,中国国内凡响很好的一些本土品牌也根本不为《GOLF DIGEST》的资深编辑们所知,在中国广受球友欢迎的MIZUNO和HONMA在Hot List上就没有占到多少席位。
尽管如此,对生活在中国的我们来说这仍不是一份“鸡肋”排行,Wilson中国总代理的市场部经理柴泰成认为,考虑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身体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今年该公司在引入亚洲规格的球具的同时,也不会放弃美国规格。柴泰成说:“2006年,我们将引入亚洲规格的球杆到中国市场来。美国规格的球杆我们会继续保留。我们发现中国南北差异还是相当大的。北方球员使用美国规格球杆并没有问题。”
对于《GOLF DIGEST》排行榜,中国球友也许可以采取以下的态度:不必奉为圭臬,可以作为参考。
文章引用自:http://www.eobserver.com.cn/ReadNews.asp?NewsID=1648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