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applemicrosoftstevebillpeopleinnovation创新人物 |
分类: 随想 |
真是奇妙的巧合:Steve Jobs - Steve干活;Bill Gates - Bill看门。
Steve干什么活呢?怎么干活呢?
Steve Jobs自己说:“许多公司都拥有大量优秀的工程师和各种人才,但最终都需要有一种向心力使他们团结在一起。否则,你所能得到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创新技术,却难以把它们整合起来。”
Bruce Nussbaum在CEOs Must Be Designers, Not Just Hire Them. Think Steve Jobs And iPhone中写道:关键在于,并不是要求CEO能做设计,而是CEO必须能够将各种离散的理解编织在一起,从而搞清楚未来究竟是什么。
《像乔布斯一样活着》罗列了Steve
Jobs在iPhone之前的“错误的”做事方式和莫名其妙的创新成就:
在1982年《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年轻的乔布斯不过被看作一个“爱冒险的亡命之徒”。
1999年,乔布斯又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史蒂夫的两件工作”(Steve’s Two Jobs),这一年苹果和Pixar的双丰收真正竖立了乔布斯的偶像地位,“苹果用艺术创造技术,Pixar 用技术创造艺术”。
2000年……他做的最得意的事情就是重用了iMac设计师乔纳森·伊夫,而正是他设计了苹果最火爆的产品iPod。“人们已 经开始狂热和失去理智,像中了毒一样争相购买iPod”,在乔布斯的指示下,伊夫设计出的iPod受到近乎宗教式的追捧”。
……
Bill Gates怎么看门呢?《微软的秘密》书中披露了Bill的工作方式和个人特点:
“他是独一无二的、地地道道的利润导向型的人才。……他就像是一台知道如何去赚钱的巨型计算机”–吉姆康纳尔,Office程序经理
盖茨事必躬亲,始终保持高度参与。他主持每年4月份和10月份的程序复查和计划会议,制定大批量生产新产品的时间表并拟定预算的日程安排。
他参加许多项目的季度程序复查,有时也写写战略备忘录,大约一年四到五次吧。
“他很疯狂,对产品的了解甚于任何人。每次开会时,你都会大汗淋漓,因为他会马上注意到你的任何纰漏,并穷追不舍,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戴夫马里茨,测试主管
Bill看的门,首先是金钱之门,其次是技术之门,最后是做事规则之门。Bill为了赚钱,避免犯错误,也要求其他人少犯错误。为此,微软总结成功经验,在内部大力推介各种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不仅代码复用,经验也要复用。
当Bill也感到微软的四平八稳的确创新乏力,在赚了足够的钱后,花钱聘请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但是,Bill还是看着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就拿Microsoft Surface为例:在2003年早期,他们将想法呈送Bill Gates,Gates很喜欢,叫他们继续,所以这只队伍继续扩大。
而在Apple,则是截然相反的局面,还是《像乔布斯一样活着》总结到:
错误的决定,成功的产品。这就是传统商人眼中的苹果公司。
乔布斯在早期就灌输给苹果的那奇怪的逻辑,“错误就代表着新的机会”。
……董事会决定限制乔布斯的权力,他们感到“苹果将毁在他的疯狂下”。
开始时人们叫它混乱或胡来,后来苹果真的发达了,这种方式就叫做创新……
《连线》说“苹果成功了,但是不可复制,乔布斯运气好,错的有理”。
iPod设计师伊夫说“我负责创造产品,他负责创造文化”。
这也难怪:“非技术出身、没有MBA文凭,甚至连大学都未毕业,除了选择创新,他还能做些什么”。Steve Jobs除了搞搞文化,还能干啥?
延伸阅读:
- Steve胡乱干活,Bill严格把关
- 边缘视角 - 像乔布斯一样活着
- 恶搞:创造力有密码吗?
- 微软表面 vs. iPhone
- 微软软件开发三宝
- 世界就在你的指尖--iPhone流行核爆的秘密
- 微软疲惫的软件基因
Technorati Tags: Apple, Microsoft, Steve, Bill, People, innovation